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挤进中国巨头
日前在贵阳举办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孩子们通过虚拟电动车体验绿色出行。记者 杨文斌 摄
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车企、集成供应商和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布局试图抢占制高点。与此同时,业界呼吁,应实现车载操作系统等汽车软件的自主可控统一,避免走上智能家居曾经的弯路。
互联网巨头与车企合作渐成常态
在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下,BAT(百度、阿里、腾讯)与车企间的合作成为常态。
近日,上汽奥迪与阿里云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内容涵盖全域营销、车联网、数字生态、智慧物流建设等领域。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智能等技术,推进汽车行业的数字化,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
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贾鸣镝表示:“上汽奥迪正积极开展与优秀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以丰富上汽奥迪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带来更舒适、更智慧的服务体验。”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李强则表示:“当前,技术与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我们希望能与上汽奥迪一起,提供汽车行业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探索更便捷、更人性化的车载数字生活。”
阿里还将目光瞄准了车载系统。去年11月,阿里提出了AliOS车载操作系统三年内装机量要达到1000万辆的目标,并为此制定了“智能车机-智能座舱-智能汽车”的“三部曲”战略规划。
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则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了布局。今年5月,百度正式明确了Apollo自动驾驶平台的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车企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二是通过与吉利合资成立智能电动车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三是与特斯拉、苹果等公司同场竞技,推动无人驾驶出租业务线多城运营,成为无人化共享出行的服务商。
据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透露,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将迎来量产高峰,预计每月会有一款新车上市。未来3到5年内,Apollo的前装搭载量或达到100万台。
腾讯进军智慧出行领域的步伐同样越来越快——2015年,腾讯首次公开其车联网产品;2017年,腾讯车联就发布了“AI in 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到了2020年,又将之升级到生态车联网产品TAI3.0。目前,腾讯已经与31家车企、300多家出行生态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落地车型120款。
除BAT外,一直对外宣称不造车的华为也正在成为这一新赛道上不容小觑的选手。
7月27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将与华为合作打造豪华高端汽车品牌,计划推出三款系列产品,首款应用华为全栈自研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SUV车型AH8,预计于2023年推出。
事实上,华为给自己的业务定位是成为“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时下,华为已经推出了MDC(移动数据中心)、激光雷达、HarmonyOS智能座舱、车云服务、多合一动力总成等30多款智能化汽车零部件,智能车机系统HiCar也与超过20家车厂、150多款车型进行了合作,计划今年装机量将超过500万台。
软件体系成为汽车价值关键
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车企的功能类似于总装厂,将来自五湖四海供应商的零部件组装成一台整车。但智能电动汽车出现后,软件却几乎重新定义了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表示,现在的消费者对车的需求正从“好开、好看”到“好玩”演变和进化,希望汽车能从“千车一面”进化为“千车千面”。因此,“在以人为中心的时代,汽车需要新的体验、新的架构、新的模式与新的生态”。
而这一改变也意味着,造车的壁垒已经由从前的拼合上万个零部件的能力演变成将上亿行代码组合运行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车企,都将软件开发置于更为重要的前沿位置。
前不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在HarmonyOS上增量开发了包括一芯多屏、车规高可靠、多业务并发、窗口自适应、基础能力组件在内的12个车机子系统和五大业务增强能力。“这是一款真正面向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可以大幅减少伙伴的开发工作量和成本。”
在此之前,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岚图首款量产车型FREE于6月30日正式量产下线,该车全系标配L2+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搭载了24个智能传感器,能实现多达20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和360度无死角的智能感知。
据了解,东风L2+智能辅助技术之前已经在东风风神奕炫车系实现搭载,市场反馈良好。东风公司通过L4级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和共享出行产品东风Sharing-VAN,正在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构筑未来出行生态圈。
同日,沃尔沃也宣布未来产品将搭载自研集成式车载系统——“VolvoCars.OS”,以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功能开发与升级,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享受更多在线远程升级(OTA),让沃尔沃汽车能够与时俱进。
事实上,从特斯拉开始,汽车的价值便不再只体现在硬件的堆砌上,而“硬件为流量入口、软件为收费服务”的商业模式更是带来了显著的“鲶鱼效应”,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码车载软件领域布局。
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杰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融合,以SDV(软件定义汽车)为特征的新汽车产业加速形成。“未来,汽车产品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交通工具,而是大型移动智能空间、数据采集载体、储能单元和高算力中心。”
业界认为,迎接汽车产业的变革,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是关键一环。软件定义汽车的本质是改变汽车的商业模式和用户的用车体验,通过软件的持续迭代,汽车的智能驾驶体验、座舱的娱乐功能、续航和动力等都将不断改进,汽车将从代步工具逐渐演变为新的生活空间,而这些服务也会为用户与车企持续创造新价值。
警惕走上智能家居弯路
显然,未来的电动智能汽车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计算中心,里面不仅有高速网络、强大的计算单元,还有容量非常大的存储设备,这就需要较高比例的各种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其中,车载操作系统无疑是重中之重。不过,车企、集成供应商、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布局试图抢占制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车载操作系统并存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的车载操作系统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基础型,需要打造全新底层操作系统和所有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内核、底层驱动等,如QNX、Linux、WinCE等操作系统,但所需人力和时间成本太高,基本上没有车企去做;二是定制型,车企会在基础型操作系统之上,根据应用目的进行定制化开发,如修改内核、硬件驱动、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框架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大众VW.OS、特斯拉Version、斑马智行AliOS等;三是ROM型,主要基于Linux或安卓等基础型操作系统进行有限的定制化开发,不涉及系统内核更改,一般只修改更新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等,如比亚迪DiLink、奇瑞GKUI、蔚来NIO OS、小鹏Xmart OS等;四是超级汽车应用程序,也称车机互联或手机映射系统,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车载操作系统,只是简单地把手机屏幕内容映射到车载中控屏上,通过整合地图、音乐、社交等实现一些信息娱乐功能,如苹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百度CarLife等。
业界担心,这样的局面会让智能汽车走上智能家居曾走过的弯路。2013年以来,智能家居成为产业潮流,但由于互为竞争对手,海尔、长虹、美的、TCL等国内家电龙头企业和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先后发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标准和战略,导致采用不同标准的智能家居产品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这不仅与智能家居本身的目标恰恰相反,标准不统一、产品不兼容、厂商各自为战等不和谐因素还给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对此,浙江辰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王珙认为:“操作系统堪称智能汽车的‘指挥部’,而且对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操作系统,无论智能座舱还是车辆整体设计得再好,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然而,国内主流车企中,几乎每家使用的车载操作系统都不一样,这使得零部件企业在为车企供应汽车电子系统或智能座舱时,要在与操作系统匹配的软件、硬件调校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
专家表示,国内汽车业实现车载操作系统自主可控且统一的诉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无论是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和智能的汽车生态。
此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就曾呼吁,我国汽车业需要拥有自己统一的车载操作系统。他认为,在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要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及早谋划自主可控的芯片、操作系统。同时,统一、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以形成构架之上的应用软件产业生态。
北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曾文翔则强调,安全和稳定是车载操作系统立足的根基。他表示:“车载操作系统既是‘软件定义汽车’的体现,也是软件驱动硬件的平台,其中必然涉及数据及信息安全。如果能够统一,宝贵的技术资源和研发力量就会集中堵塞一些安全漏洞,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操作系统和整车的安全性能;但如果不统一,将不利于数据及信息安全,更有碍智能汽车的演进。”(记者傅勇)
来源: 新华网
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挤进中国巨头
日前在贵阳举办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孩子们通过虚拟电动车体验绿色出行。记者 杨文斌 摄
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车企、集成供应商和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布局试图抢占制高点。与此同时,业界呼吁,应实现车载操作系统等汽车软件的自主可控统一,避免走上智能家居曾经的弯路。
互联网巨头与车企合作渐成常态
在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下,BAT(百度、阿里、腾讯)与车企间的合作成为常态。
近日,上汽奥迪与阿里云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内容涵盖全域营销、车联网、数字生态、智慧物流建设等领域。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智能等技术,推进汽车行业的数字化,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
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贾鸣镝表示:“上汽奥迪正积极开展与优秀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以丰富上汽奥迪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带来更舒适、更智慧的服务体验。”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李强则表示:“当前,技术与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我们希望能与上汽奥迪一起,提供汽车行业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探索更便捷、更人性化的车载数字生活。”
阿里还将目光瞄准了车载系统。去年11月,阿里提出了AliOS车载操作系统三年内装机量要达到1000万辆的目标,并为此制定了“智能车机-智能座舱-智能汽车”的“三部曲”战略规划。
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则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了布局。今年5月,百度正式明确了Apollo自动驾驶平台的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车企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二是通过与吉利合资成立智能电动车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三是与特斯拉、苹果等公司同场竞技,推动无人驾驶出租业务线多城运营,成为无人化共享出行的服务商。
据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透露,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将迎来量产高峰,预计每月会有一款新车上市。未来3到5年内,Apollo的前装搭载量或达到100万台。
腾讯进军智慧出行领域的步伐同样越来越快——2015年,腾讯首次公开其车联网产品;2017年,腾讯车联就发布了“AI in 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到了2020年,又将之升级到生态车联网产品TAI3.0。目前,腾讯已经与31家车企、300多家出行生态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落地车型120款。
除BAT外,一直对外宣称不造车的华为也正在成为这一新赛道上不容小觑的选手。
7月27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将与华为合作打造豪华高端汽车品牌,计划推出三款系列产品,首款应用华为全栈自研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SUV车型AH8,预计于2023年推出。
事实上,华为给自己的业务定位是成为“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时下,华为已经推出了MDC(移动数据中心)、激光雷达、HarmonyOS智能座舱、车云服务、多合一动力总成等30多款智能化汽车零部件,智能车机系统HiCar也与超过20家车厂、150多款车型进行了合作,计划今年装机量将超过500万台。
软件体系成为汽车价值关键
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车企的功能类似于总装厂,将来自五湖四海供应商的零部件组装成一台整车。但智能电动汽车出现后,软件却几乎重新定义了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表示,现在的消费者对车的需求正从“好开、好看”到“好玩”演变和进化,希望汽车能从“千车一面”进化为“千车千面”。因此,“在以人为中心的时代,汽车需要新的体验、新的架构、新的模式与新的生态”。
而这一改变也意味着,造车的壁垒已经由从前的拼合上万个零部件的能力演变成将上亿行代码组合运行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车企,都将软件开发置于更为重要的前沿位置。
前不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在HarmonyOS上增量开发了包括一芯多屏、车规高可靠、多业务并发、窗口自适应、基础能力组件在内的12个车机子系统和五大业务增强能力。“这是一款真正面向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可以大幅减少伙伴的开发工作量和成本。”
在此之前,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岚图首款量产车型FREE于6月30日正式量产下线,该车全系标配L2+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搭载了24个智能传感器,能实现多达20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和360度无死角的智能感知。
据了解,东风L2+智能辅助技术之前已经在东风风神奕炫车系实现搭载,市场反馈良好。东风公司通过L4级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和共享出行产品东风Sharing-VAN,正在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构筑未来出行生态圈。
同日,沃尔沃也宣布未来产品将搭载自研集成式车载系统——“VolvoCars.OS”,以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功能开发与升级,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享受更多在线远程升级(OTA),让沃尔沃汽车能够与时俱进。
事实上,从特斯拉开始,汽车的价值便不再只体现在硬件的堆砌上,而“硬件为流量入口、软件为收费服务”的商业模式更是带来了显著的“鲶鱼效应”,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码车载软件领域布局。
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杰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融合,以SDV(软件定义汽车)为特征的新汽车产业加速形成。“未来,汽车产品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交通工具,而是大型移动智能空间、数据采集载体、储能单元和高算力中心。”
业界认为,迎接汽车产业的变革,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是关键一环。软件定义汽车的本质是改变汽车的商业模式和用户的用车体验,通过软件的持续迭代,汽车的智能驾驶体验、座舱的娱乐功能、续航和动力等都将不断改进,汽车将从代步工具逐渐演变为新的生活空间,而这些服务也会为用户与车企持续创造新价值。
警惕走上智能家居弯路
显然,未来的电动智能汽车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计算中心,里面不仅有高速网络、强大的计算单元,还有容量非常大的存储设备,这就需要较高比例的各种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其中,车载操作系统无疑是重中之重。不过,车企、集成供应商、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布局试图抢占制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车载操作系统并存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的车载操作系统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基础型,需要打造全新底层操作系统和所有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内核、底层驱动等,如QNX、Linux、WinCE等操作系统,但所需人力和时间成本太高,基本上没有车企去做;二是定制型,车企会在基础型操作系统之上,根据应用目的进行定制化开发,如修改内核、硬件驱动、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框架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大众VW.OS、特斯拉Version、斑马智行AliOS等;三是ROM型,主要基于Linux或安卓等基础型操作系统进行有限的定制化开发,不涉及系统内核更改,一般只修改更新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等,如比亚迪DiLink、奇瑞GKUI、蔚来NIO OS、小鹏Xmart OS等;四是超级汽车应用程序,也称车机互联或手机映射系统,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车载操作系统,只是简单地把手机屏幕内容映射到车载中控屏上,通过整合地图、音乐、社交等实现一些信息娱乐功能,如苹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百度CarLife等。
业界担心,这样的局面会让智能汽车走上智能家居曾走过的弯路。2013年以来,智能家居成为产业潮流,但由于互为竞争对手,海尔、长虹、美的、TCL等国内家电龙头企业和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先后发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标准和战略,导致采用不同标准的智能家居产品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这不仅与智能家居本身的目标恰恰相反,标准不统一、产品不兼容、厂商各自为战等不和谐因素还给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对此,浙江辰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王珙认为:“操作系统堪称智能汽车的‘指挥部’,而且对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操作系统,无论智能座舱还是车辆整体设计得再好,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然而,国内主流车企中,几乎每家使用的车载操作系统都不一样,这使得零部件企业在为车企供应汽车电子系统或智能座舱时,要在与操作系统匹配的软件、硬件调校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
专家表示,国内汽车业实现车载操作系统自主可控且统一的诉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无论是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和智能的汽车生态。
此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就曾呼吁,我国汽车业需要拥有自己统一的车载操作系统。他认为,在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要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及早谋划自主可控的芯片、操作系统。同时,统一、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以形成构架之上的应用软件产业生态。
北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曾文翔则强调,安全和稳定是车载操作系统立足的根基。他表示:“车载操作系统既是‘软件定义汽车’的体现,也是软件驱动硬件的平台,其中必然涉及数据及信息安全。如果能够统一,宝贵的技术资源和研发力量就会集中堵塞一些安全漏洞,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操作系统和整车的安全性能;但如果不统一,将不利于数据及信息安全,更有碍智能汽车的演进。”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2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市场分析报告 行业竞争策略与发展定位研究
——观研报告网
ChinaBaoGao.com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概况
1.车载操作系统分类
车载OS即车载操作系统,指用于管理汽车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并为汽车用户提供通用服务的计算机程序。车载操作系统分为基础操作系统、定制型操作系统、ROM型操作系统以及超级APP四类。
车载操作系统分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车载操作系统开发模式
国外主机厂商(如奔驰、宝马等)、零部件厂商以及国内新势力(如小鹏、蔚来等)多数都选择自建操作系统团队,在基于某一基础内核进行定制,形成独有的操作系统。国内部分传统车企则是选择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合作,搭载第三方开发的车载系统。
主要车企或品牌车载操作系统应用及底层内核
品牌
定制OS
底层系统
福特
SYNC3
QNX
奔驰
COMAND/MBUX
QNX
奥迪
MMI
QNX
宝马
iDrive
QNX
特斯拉
Version
Linux
大众
Composition Media
QNX
沃尔沃
Sensus
QNX
丰田
G-Book
Linux
雪佛兰
Mylink
Linux
本田
Honda
Android
荣威
斑马
AliOS
蔚来
NOMI
Android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环境
1.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化、智能网联化趋势下,车载操作系统重要性显现
车载操作系统是智能汽车的“灵魂”。2021年以来,众多科技企业开始进入造车行列,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化、智能网联化趋势加快,车载操作系统重要性逐渐显现。
与传统智能终端一样,车载操作系统上可以运行多种功能软件以及管理多种外设。而车载操作系统所不同的是,汽车自身的控制功能(如自动驾驶)也将通过系统平台来管理,能力的边界明显大于普通智能终端。
2.车联网行业规模增长带动车载操作系统需求增多
车载操作系统是管理车联网数据汇聚的基础。随着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及市场规模增长,车载操作系统需求持续增长。
2016-2020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6-2020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政策支持,车载操作系统迎来发展良机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智能化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在基于现有的操作系统进行开发,存在“受控于人”的风险。一套基于本国市场国情的汽车操作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我国汽车操作系统从无到有的问题,更有望实现引领性创新和跨越式发展,从而在本轮科技革命中取得全球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家对车载操作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行业发展,车载操作系统迎来发展良机。
2020年8月,交通运输部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等逐步应用。
2020年11月,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高;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2021年3月,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在《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中提出,到2022年底.修订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辅助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标准20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20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
我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名称
制定部门
主要内容
2021年3月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
工信部、交通运输部
到2022年底.修订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辅助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标准20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20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
2020年11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务院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高;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2020年8月
《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
到2035年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等逐步应用
2020年4月
《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通信部
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
2020年2月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
开展特定区域智能汽车测试运行及示范应用,验证车辆环境感知准确率、场景定位精度、决策控制合理性、系统容错与故障处理能力,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服务能力,“人-车-路-云"系统协同性等。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城市级智能汽车大规模、综合性应用试点,支持优势地区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2018年8月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信部、发改委
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推进技术测试等支撑平台建设,制定车联网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构建一体化智能车辆平台,培育多元化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竞争情况
国内车载操作系统参与者包括国外厂商和本土厂商。国外厂商QNX、Linux、Android构成车载操作系统三大阵营,WinCE逐渐退出市场。
国外厂商车载操作系统对比
车载OS
优势
劣势
现状及趋势
合作企业
QNX
授权费用低,安全性能高、实时性强、开发支持良好
需要授权费用,只应用在较高端车型产品上,兼容性较差
市场主导地位。功能安全性出众,未来发展可期
通用、雷克萨斯、路虎、大众、丰田、宝马、现代、福特、日产、奔弛等
Linux
性能稳定,易于剪裁、方便定制、高效灵活
应用生态不完善,技术支持差,开发周期长
随着车联网、ADAS的介入,将得到进—步发展
丰田、日产、特斯拉等
Android
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已推出车规版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强大
安全性、稳定性较差,无法适配仪表盘等安全性要求高的部件
市场份额增加,目前已占据—席之地,也面临大量挑战
奥迪、通用、本田、蔚来、小鹏、吉利、比亚迪、博泰、英伟达等
WinCE
性能稳定、微软提供系统、应用和服务支持
高度模块化的开发流程使得开发用户越来越少,应用越来越匮乏,慢慢退出
winCE停止更新,逐渐退出市场
菲亚特、日产、起亚、福特Sync 1、Sync 2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QNX车载操作系统性能卓越,在全球占据市场主导地位。Linux具备较大的制定开发灵活度,Android系统则在兼容性与应用匹配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2020年全球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来看,国内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内核仅有华为和斑马智行两家,均满足国际最高安全认证标准(ISO 26262 ASI-D产品认证)。
斑马智行充分协同阿里巴巴集团在语音、视觉、芯片、IoT、云计算、地图、支付、电商等领域技术和生态优势,制定了操作系统三部曲战略,即智能车机操作系统、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智能整车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交互智能、服务智能、驾驶智能。
斑马智行操作系统实现“三大领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华为鸿蒙则选择了“自己不造车,使能车企造好车”的思路,聚焦其擅长的ICT领域,如计算+通信(CC)等。CC架构采用的是“分布式网关+域控制器”的模式,重点打造了座舱(CDC)、整车控制(VDC)和智能驾驶(MDC)三大平台,对应的操作系统就是鸿蒙座舱操作系统 H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和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
座舱作为人车互动的入口,华为将鸿蒙OS首先应用到该领域。鸿蒙OS作为面向工业控制场景的微内核操作系统,在座舱领域具备与QNX类似的安全性、实时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中控屏操作系统方面,相比Android,鸿蒙座舱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手表、手机、车机、智慧屏等多场景的互联互动,具备形成良好生态的潜力。整体来看,鸿蒙HOS有望打破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鸿蒙操作系统技术特色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总体上,我国车载操作系统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车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软硬件兼容适配等方面仍需强化。此外,我国在车载关键核心标准制定、应用软件以及配套硬件供给方面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合作模式有待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在公共服务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需加强。
我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建议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策略与发展定位研究》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2018-2022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相关定义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服务模式
五、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产业链运行机制
(1)沟通协调机制
(2)风险分配机制
(3)竞争协调机制
四、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2018-2022年全球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2022-2027年世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2022-2027年全球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车载操作系统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我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细分市场一
2、细分市场二
3、其它细分市场
第六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七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2018-2022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钻石模型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2018-2022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消费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 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2018-2022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南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第五节 华北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分析
一、华北地区概述
二、华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北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北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节 东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东北地区概述
二、东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东北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四、东北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第七节 西部地区市场分析
一、西部地区概述
二、西部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西部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四、西部地区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第九章2018-2022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SCP分析
一、理论介绍
二、SCP范式
三、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2022-2027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2022-2027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车载操作系统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2022-2027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建议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车载操作系统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车载操作系统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车载操作系统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车载操作系统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车载操作系统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2022-2027年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车载操作系统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车载操作系统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车载操作系统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