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李雷

“5G新体验,合作赢未来”中国移动携合作伙伴打造5G合作生态

11月15日,中国移动“5G新体验 合作赢未来”5G+业务创新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上,中国移动发布了5G行业合作政策,阐述了“五新”业务具体发展规划,并启动视频彩铃联盟、5G通信互联战略合作、双V会员2.0等多个产业合作项目,与现场嘉宾共话5G时代产业共建。

开展“百亿计划”实现5G+开放合作生态升级

10月31日,中国移动宣布5G商用,并发布了五新等一系列新业务体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许锡明表示,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围绕一切皆可合作,一切皆可分享,一切皆可定制,一切为了用户等“四个一切”原则,携手合作伙伴,为用户打造优质的“五新”业务体验。

为实现5G+开放合作生态升级,2020年,中国移动将开展“百亿计划”,即计划投入资源超百亿,其中包括引入大屏内容价值超50亿,引入生态权益价值超35亿,引入家庭生态泛智能终端15亿,进一步激活行业发展动力,促进合作伙伴创新5G产品,携手共创百亿规模的生态业态。

同时,中国移动将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升级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通过更开放的合作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规模最大的共创共享平台,提供更全面的业务、更丰富的权益、更周到的服务,为客户建立全球最大的服务汇聚平台。助力合作伙伴业务升级,实现价值倍增。

共建5G开放生态 创新业务共赢模式

作为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拥有4K标准、5G技术和用户规模的先天独特优势,随着5G正式商用,咪咕公司在内容服务领域推出“新看法、新听法、新玩法、新拍法”,为5G时代个人客户打造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目前咪咕公司已联手合作伙伴,在多媒体、动漫、视频、游戏等领域成立了七大联盟,并取得系列丰硕成果:包括实现5G快游戏精品游戏超3000款,大小屏双端月活超2000万;推动T.621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落地全国;承接国家文物局示范项目,落地全国82个城市;此外,还发布了全球首款全面屏超高清视频彩铃等。

咪咕公司副总经理颜忠伟介绍,咪咕公司已通过联合会员形式,携手苏宁易购、中信书店等合作伙伴,推出联合会员产品累计50余款,覆盖电商、社交媒体等13个领域,开创个人市场5G业务运营生态,目前用户规模超过1000万。随着权益生态计划逐步落地,咪咕预计实现10家合作伙伴收入超1亿,20家合作伙伴收入超5000万,30家合作伙伴收入超1000万的目标。咪咕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联合百家优质合作伙伴,打造5G+创新生态。

“新用法”5G+通信互联业务亮相 五大基础通信业务全面升级

5G时代,中国移动将全面升级“选号、开卡、发短信、打电话、上网”等五大基础通信服务,打造5G通信新体验,赋能百业创造新价值。作为负责互联网业务集中运营的中国移动专业子公司,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发布了5G新认证、5G新消息、5G新通话、5G智慧云盘等5G通信互联业务。

中移互联网王志忠副总经理介绍,在5G时代,用户以手机号作为统一账号,可通过号码认证快速登录互联网应用,实现应用、数据、服务的互联互通。目前,已有4300多款应用接入号码认证能力。通过手机SIM卡升级,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数字身份认证,不仅能当银行U盾、工卡、门禁卡、车钥匙,还拥有数字身份证功能,帮助用户快速办理酒店入住、机场安检等。在短信升级方面,5G新消息以原生短信为入口,让用户可在消息窗口实现搜索、交互、支付等一站式体验,5G消息与AICDE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改变以验证码、服务短信为主的传统行业短信生态。5G时代,信息安全、用户隐私等问题倍受关注,在通话升级方面,通过中间号、和留言提供隐私通话解决方案和智能防骚扰解决方案,目前已在网约车、快递等领域广泛应用。5G赋能之下,上网也将产生巨大变化,个人数字资产将呈指数增长。打造全新升级的“5G智慧云盘”,构建全方位的个人云、家庭云服务。

本次论坛,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首次发布5G通信互联业务整体布局,并对5G“新用法”进行了全面阐释。五大通信基础服务的线上化,将向上层行业赋能,促进各行各业向5G数字化转型,构建以用户共享、权益合作、渠道互促、产品组合创新为基础的合作生态。

共话5G产业创新 成立视频彩铃产业联盟

作为5G+产业创新的成果,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华为、三星、科大讯飞、中兴通讯、小米、杭州东信北邮、北京凯华网联、维沃等单位在会上正式成立5G+视频彩铃产业联盟。视频彩铃产业联盟立足于视频彩铃业务的发展,聚焦和推动微视频的创新、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发展,联盟的成立将助力视频彩铃未来。

中国移动音频彩铃业务历经10余年发展,已成为最具用户基础及认可的增值业务。2018年,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视频彩铃业务,2019年9月推出5G全面屏超高清视频彩铃,截至目前已拥有超过5000万用户,支持3亿多部终端,与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等超过1000家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近期,中国移动5G超高清视频在业界首次发布了视频彩铃新功能:彩振合一、Onscreen实时互动。该功能使得主叫与被叫用户能同时体验到高清视频,更能实时点赞分享互动,打破了传统短视频的观看模式,引领了5G沉浸新体验潮流。

聚焦5G+ 构建通信+互联网新生态

现场发布了中国移动与支付宝的“双V会员”全新2.0版本,双V会员是双方基于产品融合、渠道互补、服务升级等方面的联合创新,于2018年12月正式上线后,一年内已发展4300多万用户。此外,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开启了与人民网、CFCA、百度、科大讯飞、北汽集团、比亚迪、猎豹移动、梆梆安全、联动优势、北京华弘等企业为代表的战略合作,未来各方将基于5G通信互联能力,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会上,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奇、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总工程师吴丽华、四开花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魏宁、盛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唐彦文、杭州竟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进中也就5G时代的产业创新发表了相关演讲。5G列车已经出站,5G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国移动将全面推动5G+计划的落地,服务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买车,我为什么一定要看智能座舱?

作者丨梅旭康

编辑丨郝秋慧

核心观点

触控取代按键、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大势所在,时代的变革会带来阵痛期,但车企正在用“不同色彩的橡皮泥”,捏出打动用户的“作品”;车企仍把安全性放在醒目的位置,从未因对科技感、舒适度的追求,而放低安全标准;用户成就车企,车企也需要顺应用户的想法,主动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生活在厦门的郑凡,是一名互联网交互设计师。两年前,他从校园离开的第一天,就期待着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

在人生第一辆车的选择过程中,郑凡对汽车的智能电动化变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等新能源车企均在他的关注清单中。

谈及其购车标准时,郑凡对亿欧汽车说道:“如果车辆的智能驾驶能力都差不多,(我)就主要看智能座舱了。”

01汽车智能的“小惊喜”

智能驾驶走向高阶,路途坎坷,若要上车,只能先从低阶辅助驾驶开始,这也导致了在同价位的车型之间,智能驾驶的能力难以形成差异化。

车企想从智能化的层面更多地激发用户的购车需求,智能座舱成了绝佳的渠道。

身为设计师的郑凡,对汽车座舱的交互尤为关注,他跟亿欧汽车吐槽某些“大品牌”汽车的交互不值那个价,也会为一些车型的设计小细节感到惊喜。

近期上市的蔚来ES7和理想L9,郑凡都有关注。

智能座舱在不同品牌的车型上区别很大,这一点在蔚来ES7和理想L9上表现得很明显。

蔚来ES7作为蔚来NT2.0平台的首款SUV车型,其座舱智能化水平与老款的886已经产生明显的代差。蔚来提出了“用科技定义舒适”的理念,将车作为“第二起居室”,定义为生活的延伸。

ES7标榜大五座SUV,全系标配Pano-Cinema全景数字座舱,其中包含20路输出,功率1000W的23个扬声器,还拥有HUD、专属香氛系统、256色氛围灯、7.1.4杜比沉浸声以及AR/VR虚拟现实技术。

理想L9则是拥有两个无缝连接的15.7英寸的3K车规级OLED屏幕,其利用超大尺寸的W-HUD抬头显示,及方向盘上的迷你交互屏来取代传统仪表盘。

在交互模式上,理想L9首次采用了TOF立体3D摄像头,后排乘客可以通过手势与娱乐屏进行交互。

郑凡认为理想L9给他带来了惊喜,惊喜不在于其搭载了多少新技术,而在于这些技术融合得比较自然,不像是生硬的堆砌。

02“用得上的,就是好功能”

智能座舱给了车企很大的创新空间,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只有少部分智能座舱的作品可以称为“艺术品”。

亿欧智库在《2021中国汽车座舱智能化发展市场需求研究报告》中,将OTA、中控彩屏、智能语音等技术视为智能座舱的必备功能,搭载多模态交互和HUD则被看做是高阶智能座舱的象征之一。

在2022年上市的多款全新车型中,智能语音、OTA等功能在不同价格车型之间已全面普及,HUD和多模态交互则因为其上车成本高昂和技术实现难度较大等原因无法全面上车。亿欧智库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前装HUD搭载率仅为9.5%。

在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中,车企尽可能地加入自家的小心思,打造出差异化。

诸如smart精灵#1的“smart灵感星球”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摩卡DHT-PHEV的天穹互联中控设计语言和AR-HUD、问界M5的HarmonyOS智能座舱等,即使是10万级的驱逐舰05,也标配了DiLink智能语音交互系统、12.8英寸8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以及在内饰上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

虽在诸多车型的智能座舱中也出现了一些看起来很鸡肋的功能,但整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车企和用户是相互成全的,车企之间对智能座舱产生的自发性“内卷”,无疑将促进汽车智能化技术的蓬勃发展。

郑凡不觉得现在的智能座舱功能只是盲目的堆砌,“有些功能可能一年都用不到一次,但当车主有需要的时候,它能够存在,这就是好功能。”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马桂林曾在接受亿欧汽车采访时表示,智能座舱是一个新事物,一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最后会发展成怎样的形态,仍是未知。“虽免不了出现堆砌的现象,但这是一个自然整合和淘汰的过程。”

现在车企和用户对于智能座舱的想象力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待到L4级别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普及,驾驶员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车企才能更好地做文章。

对郑凡而言,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是其主要购车标准。

“蔚来、理想,我现在也只是想想而已,买不起……”在采访的最后,郑凡笑了笑。

汽车智能化不可一蹴而就,激进不代表先进,过于追求舒适感可能带来的对安全性的反噬,这也是车企必须重视的问题。

03“只有交互智能,才是真智能”

辞去国企稳定的工作,李奇以创业者的身份在浙江义乌开启了新一轮的闯荡。

一辆用于送货的五菱和一辆用于生活的马自达,陪他度过了大部分的时光。

李奇的大学专业与汽车交通相关,虽并未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但也会关注汽车领域的动态。

“现在智能汽车的很多功能都需要用户分心去操作,很多新功能在车型不同的情况下,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李奇吐槽道,“我觉得语音控制非常重要,实现交互的智能才是真智能。”

智能语音被认为是解决驾驶分心问题的主要方案之一。

随着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主流语音识别模型已经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主导,语音识别的准确率逐渐提高。

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2中国汽车智能化功能模块系列研究-语音交互篇》数据,中国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从2011年的60%增长至2021年的98%。

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智能语音市场规模的提升。

据亿欧智库调研,2021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含改款)座舱语音交互功能渗透率已达到86%。2021年中国语音交互乘用车端市场规模为22.2亿元,亿欧智库预测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5.1亿元。

除语音交互外,视觉、触觉、手势等多样化的交互形式逐渐开始上车,诸如理想的手势交互方案等。

04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基础,首先是不影响驾驶安全。”李奇坦言。

对李奇来说,大部分的用车还是那辆五菱,扎实耐用是他对汽车最根本的需求。

这并不妨碍他对汽车智能化体验的憧憬。

他跟亿欧汽车特别强调,车企一定要加强与手机的连接。

他很看好汽车的改变,只有安全,是他认为车企不可逾越的一道底线。

基于视觉方案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对驾驶安全的作用日益凸显。

据亿欧智库统计,2021年中国公路交通事故原因中,疲劳驾驶、驾驶分神、激进驾驶等原因占比达37%。

DMS的核心功能为疲劳监测、分心监测和危险行为监测,其逐渐成为座舱智能化的核心体现。

DMS还可以升级为OMS——车内人员监控系统。摄像头不仅可以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跟踪,还可以对后排乘客也进行跟踪,以满足相关的乘车需求。

去年9月,MINIEYE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MINIEYE I-CS(In-Cabin Sensing)座舱感知量产方案。该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打造,已包含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监测系统(OMS)、物体识别与人车交互系统等功能。

MINIEYE创始人兼CEO刘国清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升,用户使用座舱的时间也会显著提升。在此趋势下,MINIEYE非常看好汽车座舱内的一些智能化技术的发展。MINIEYE也已形成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格局。

为了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李奇选择离开国企,对未来的生活,李奇也充满了热情。

大胆地憧憬,小心地活着,这是无数普通人的常态。

怡利电子董事长陈锡勋曾向亿欧汽车直言,过去车辆追求极度安全,车厂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要求非常严格,现在这种观念有所松动。

怡利电子主攻的HUD产品对汽车安全性的提升也起着重要作用,只是因为成本、结构等问题,还未大规模上车。

汽车电动化,带来造车门槛的降低,诸多新造车势力的底蕴不足,由此带来的品控问题时有发生。

在此趋势下,催生出来的数据安全等多样安全需求逐渐体现,汽车系统性安全的课题逐渐扩大范围。

值得欣慰的是,车企仍把安全性放在醒目的位置,从未因对科技感、舒适度的追求,而放低安全标准。

05放不下的“燃油车情怀”

家在广东的刘云,是一位常年在外奔波的业务经理。因工作需要,他每天都要开车出行。

公司、客户或者自己的汽车,从拉货车到高档豪车,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等形形色色的车辆,刘云都接触过,不过他往往扮演的是驾驶员的角色。

“娱乐属于乘客,不属于驾驶员。”驾车对于刘云而言,并没有太多的乐趣,大多时候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在停车场或等客户的间隙,能在音乐的环绕下小憩一二,这对刘云来说已是一种享受。

刘云自己开的是雅阁,这原本是他父亲的车,交到刘云手中没多久。

如同从父辈手中接过了生活的担子,刘云也理解了父辈对于传统车型的部分看法。

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电动车,让用户对汽车科技感产生了重视。

刘云对传统燃油车却保留着一份情怀。

“发动机的轰鸣声,有时比电机声音听着更容易刺激肾上腺素。”刘云坦言。

这种情怀虚无缥缈,却又真实存在。

诸如科大讯飞等企业,在座舱智能音效方面做出努力,在电动车上模拟出燃油车的发动机声浪,也是为了满足部分消费者对于这方面的需求。

“假的终究比不上真的,但有总比没有好。”刘云评价道。

对刘云而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是可见的,但不全是好的一面,诸如触控对按键的取代就让他很不习惯。

他告诉亿欧汽车,像手机按键被触控屏取代一样,汽车按键逐渐减少也是大势所趋,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只不过某些座舱变革带来的阵痛,只能由部分消费者来承担。”

刘云认为,一下子把实体按键全部“打入天牢”也是不现实的,实体按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虚拟按键误触、反馈弱等问题仍然存在,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通过虚拟按键来进行盲操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这一点,车企正在智能触控与实体按键中间寻求平衡。

奥迪曾公开表示,他们未来的汽车产品将继续配备一些实体的按钮开关。

用户成就车企,车企也需要顺应用户的想法,主动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触控取代按键、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大势所在,时代的变革会带来阵痛期,但车企正在用“不同色彩的橡皮泥”,捏出打动用户的“作品”。

06结语

智能座舱是一锅大杂烩,车企要做出好味道并不容易。

汽车智能座舱有钱才有体验的魔咒逐渐被打破,诸如HUD等关键功能,价格逐渐下探,但距离全面普及,仍需一段路程。

在有限的价格区间内,汽车需回归用户需求的本质,吸取大多数人的建议,也要听见少数人的声音,这对车企来说,同样重要。

毕竟汽车,对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并非玩具,而是生活的伙伴和生存的工具,是围城之下得以喘息的一处空隙。

注:文中郑凡、刘云、李奇为化名

2019年度中德汽车专业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举行

中德学术交流 探索技术前沿——

6月17日-21日,根据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计划安排,2019年度中德汽车专业技术交流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南京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承办。德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专家默勒(M?hler)先生、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国家队专家组组组长刘庆华先生专程前来进行授课、交流和实习指导。全国各职业院校的领导、老师共12人参加了本次技术交流,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秘书长李奇先生、南京市公用事业副校长李辉学、实训科副科长马强出席了开班仪式。

李校长首先代表 南京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全体师生对德国培训专家、世界技能大赛技术专家、建设教育协会领导及各职业院校的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支持关心学校发展的建设教育协会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 南京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与比亚迪、金龙等企业的校企合作情况以及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上所取得的突破等。

其次,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秘书长李奇先生及全国各职业院校的领导、老师对2019年双元制班的年度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的安排进行探讨,并商讨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等。

本次技术交流主要由德国培训专家默勒(M?hler)先生进行专项技术讲座和实训指导,刘庆华老师进行翻译和补充。交流内容主要包括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三相电IGBT工作过程原理,三相永磁电机控制过程定频调宽、定宽调频、调频调宽;以秦混合动力车型为主,比亚迪秦作为拓展内容;FlexRay通讯总线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最新的通讯总线系统(能够满足物联网的速度等级)等内容。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汽车专业技术的深度合作,加强了中德汽车专业技术、汽车人才教育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也提高了我校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李雷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