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2混动试驾完毕,敢不敢买?
题目中坟、墓、冢、陵描述的都是安葬逝者的地方,既是相同的意思又为何采用了四个不同的字呢?这就要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老祖宗根据葬主生前的社会地位以及埋葬形式的差异,将逝者安息之地进行了分类,也就有了坟、墓、冢、陵的差别。
下面纵横就具体的来说说坟、墓、冢、陵吧!
坟,土之高者谓之坟
将逝者埋入土中,在其上面垒起高过平地的土包的葬法就是坟。起初采用这种葬法,是为了彰显葬主是含冤而死、死不瞑目的。最著名的就是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后,曾命人将名臣比干的坟加高,为一代忠臣被挖心而亡鸣不平。
发展到后来,坟成为了平民百姓间普遍使用的埋葬方式,失去了原本表达冤屈的意义。坟这种埋葬方式最省钱,不需要打造棺木、不需要立碑刻字,一张席子卷起来埋进挖好的坑里,上面堆个土包,方便日后祭奠。也正因如此,坟也就成了最底层贫苦大众的主要埋葬形式。
墓,挖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地平,不植树者为墓
就是说,将逝者装殓在棺材中,再埋入挖好的坑穴中,埋土至与地面相平,不植树,没有任何标记。不过人们为了方便祭奠、记载生平,早早就有了立石碑,刻墓志铭的习俗。
墓字在古语中是太阳淹没在草丛中的意思,意味着逝者在黄昏时入土,与太阳一起消失,表明逝者走的很平静,没有委屈,所以墓是平的,不似坟垒有坟包。
在古代,能采取墓这种葬法的,都是富庶人家。古代的风水宝地可能不收费,但是棺木和石碑都是要钱的。中国人的传统都是青睐优质的木材造棺材,像梓木、楠木,质地越好,价格越贵,那真是只有你出不起的价格,没有造不出来的好棺材,贫苦百姓一辈子的收入都买不起一副好一些棺木。石碑也很有讲头,石料的质地,工匠的手法,都影响着石碑的价格。像北魏年间石碑备受推崇,成了文人雅士的收藏品,价格斐然,更不是普通人能拥有的。就算是买块最廉价的石料请石匠刻上去也是要花银子的,穷人都消费不起啊!
冢,贵人之大墓也
冢的意思是高大气派的坟墓,但是不是有钱能将坟墓修的气派了就可以称为冢的,只有生前身份尊贵或者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逝者坟墓方可称为冢,冢中葬的一般都是王侯将相,再有就是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勇士。
值得一提的是,冷兵器时代战场厮杀都是近身肉搏,战况惨烈的时候真是尸横遍野、血肉模糊,很多时候都找不到尸首,只能将其衣冠、生前珍爱之物葬入冢中,代替肉身安享后世供奉,这种便称为衣冠冢。有时尸首葬于别处,为了方便时时纪念也会就近建一处衣冠冢。
古代的衣冠冢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且数量不少的类型,叫做生基,就是人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建的衣冠冢,用来消灾祈福。纵横猜测这种消灾祈福的初衷是想用假冢骗过各路神仙,不要将灾难降到自己头上,最好把阎王爷都骗了,做个赛彭祖的活神仙才好哩!
陵,帝王墓也
陵是指俯视角平面是四边形的大土堆,引申义就是专指古代帝王的陵墓。帝陵的选址、修建是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要考虑的一件大事,这不仅关系着自己身后的荣华、还有国运的昌隆、子孙的福祉。帝王陵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不仅要修皇帝、皇后长眠的地宫,旁边还有安葬嫔妃、皇子公主的陵寝。得遵从风水学,还得防水防塌防盗贼。
帝王陵里的陪葬品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也是后人探知历史、还原历史的重要渠道。纵横觉得,对于帝王陵的发掘一定要以保护为前提,“清东陵的盗墓、明定陵的考古”代价都太惨重了。在没有完全的保护措施前,就让这些帝王陵继续沉睡吧!
坟,墓,冢,陵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或者是词语,一词多义比比皆是,而且不仅如此,汉字和词语在不同的时期,还具有着一定的差别。甚至两个字连起来读,和它分开来读,都拥有着相差巨大甚至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当然,这并不奇怪,中华文化长达五千年历史,汉字词语的含义发生变化也是必然的事。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就是“坟、墓、冢、陵”的真正含义,这4个字拥有着相同的大致含义,他们都是死者去世以后居住的地方。但是,把它们分开来看理解,每个词都有着不同的意思。
坟墓
首先要讲的第1个字就是“坟”,一般来说“坟墓”二字是连用的,然而,“坟”和“墓”都有着不同的含义。《礼记》中有记载“土之高者为之坟。”
所以,真正的坟,其实是指在地面隆起的土堆。而且这个坟在古时候还有一个特殊含义,之所以要在埋葬棺材的上面堆起这样一个常见的圆锥形的土包,是为了表达此人心中有未平的冤屈。
当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这层含义早已经消失,现在的“坟”只是单纯的表示有土堆的坟头。
坟头
第2个字就是“墓”,这个字其实是一个形声字,字的上半部分为“莫”,下半部分为“土”,“莫”的含义为夕阳西下之时,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所代表的含义为“黄昏时刻下葬”。
之所以会用到这个字,是因为古人认为如果死者和太阳一起下葬,就可以和夕阳一起入土为安,淹没于草丛之中,这与当时的风水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墓地与坟地其实完全不同,墓地只会挖一个可以埋葬棺材的坑,并不会像坟地一样在上面堆土包,同时也代表着死者生前没有冤屈。不过,现在坟墓二字经常连用,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含义。
墓地
第3个字“冢”,这个字也是一个形声字。《说文》中有记载“冢,高坟也”,这也就是说,冢的规模要远胜于坟墓。所以在古代历史中,一般寻常人的墓,很少被称之为“冢”。通常来说,诸侯、贵族等拥有崇高身份的人,亦或者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们死后所葬之地才能被称之为冢。
除此之外,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衣冠冢”一词,如果找不到死者的尸骨,就将他们的衣服下葬,象征性地修建一个墓地,表示对死者的尊重怀念,比较著名的衣冠冢有杨贵妃、黄帝、袁崇焕等人。
青冢
最后一个字“陵”,这个字其实很有代表性,到一个旅游景点去游玩,如果那里埋葬的是古代帝王,这个景点就会以“陵”来命名,比如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等。
所以,“陵”在古代历史中,专指皇帝王后的陵墓,因为“陵”所代表的含义就是“专用的升天通道”,所以当这些皇帝逝世以后,就会修建自己专用的陵园。
当然,现在的“陵园”,已经不单单指皇帝陵墓,那些对新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当他们去世以后,他们的目的仍然会被称作“陵园”。比如南京的中山陵,还有烈士陵园。单从这4个字,就足以看出古人对于墓地的讲究,还有风水文化的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