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市长在深圳试乘比亚迪后,给出这样的评价…
11月12日上午,在深圳参加海峡两岸港口城市论坛的台湾基隆市市长谢国樑,来到了位于坪山的比亚迪总部参观访问。
现场体验了一款七座MPV后,谢国樑向深圳卫视记者大赞这款车的中控屏设计新颖、功能活跃。
深圳卫视记者 李响 摄
“它的中控屏把所有车内可能的行为都整合在一起了,像以前看到本田或者是丰田等汽车品牌,不同的功能是通过不同的按键(实现),刚刚那款车的中控面板把所有的功能都整合在一起,我觉得是还蛮实用的。”
在听闻这款MPV价格大约在30万元之后,谢国樑笑称,价格是蛮好的。“比亚迪做的车子质量蛮高,正如大陆所说的,性价比很好。”
在现场,深圳卫视记者特别注意到,谢国樑对于比亚迪所展现的刀片电池针刺实验,颇感兴趣。他表示,自己一直都有关注电动车的电池隐患问题,觉得刀片电池是一个蛮好又蛮安全的发明。
深圳卫视记者 李响 摄
“实验体现了刀片电池在安全上的保护机制,我觉得这些很重要,过去新闻都有报道,电动车如果电池起火的话,是会在安全上面让大家比较有顾虑,刚刚看到这样的设计相对是比较安全。
当现场媒体问及,整体观摩之后,最让他惊艳的地方在哪里时,谢国樑回应称,“我觉得是对于新科技的相当努力的追求。”
深圳卫视记者 李响 摄
谢国樑专门提到了比亚迪的专利墙展示,让他印象深刻。“因为大陆市场很大,所以能够提供给他们更充裕的市场去发展更多的新科技,这也是大陆企业能够发展得比较大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各方都有各方的优点,我们今天来就是学习对方的优点。”
记者 / 李响 张宇
比亚迪王传福:“革命”就三五年的事,再累也要亲自指挥打仗 | 焦点分析
文|韩永昌
编辑|李勤
6月8日,比亚迪召开了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公司智能化布局,电池技术以及行业发展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深度分享。
对行业走向的洞见和争议性技术问题,王传福一贯犀利直接,他开场就直言,今年的新能源车行业已经进入产能远大于消费者需求的“供过于求”状态,行业不可避免进入淘汰赛阶段。
而手握一系列电动核心技术的比亚迪,有信心在未来3-5年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目前,比亚迪已经有上万名人员的电池研发团队。而更要的是,比亚迪的创始团队仍然在一线作战,可以捕捉市场变化,快速做出战略决策和方向决策,“革命就三五年的事,再累也要亲自指挥打仗”。
此外,他直言不会追求1000公里的电动车续航,“动力电池是重资产,盲目增加续航在经济性上并不划算,实际用处也不大”,他指出,目前主流车型的500公里续航已经足够使用。
王传福也不看好换电模式,除了换电站的投入过大以外,他表示,对于电池来说,长期换电后,电池的接口等就会出现零部件的磨损,可能造成安全问题。
不过,有与会者告诉36氪,关于此前引发行业热议的长城举报比亚迪涉嫌排放超标事件,股东大会上无人提及。王传福在回答其他问题时提到:比亚迪会和友商和平共处,共同取代燃油车,取得中国人在这个赛道里应有的优势。
电池研发上万人,不看好换电
动力电池的材料创新及结构创新已经到了阶段性的瓶颈,电池技术接下来如何发展是行业内不断探讨的问题。
在此次股东大会上,王传福明确表示不看好超长续航,他指出,目前主流车型的500公里续航已经足够使用,业内盲目的去追求1000公里续航只是对消费者里程焦虑的满足。
动力电池是重资产,盲目增加续航在经济性上并不划算,实际用处也不大。豪华车型需要对能量密度有要求,但大众车型续航到了500公里以上对技术要求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此后应该以追求安全为主,用快充来解决问题,不应该追求能量密度。
因此,王传福认为未来的电池需求会更加理性,研发方向上可能会走更安全,更高性价的路线。目前比亚迪的电池研发人员超过10000人,公司对钠电等新技术均有布局,但主流产品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
此外,王传福对换电模式并不看好,除了换电站的投入过大以外,他表示,对于电池来说,长期换电后,电池的接口等就会出现零部件的磨损,可能造成安全问题。
针对储能市场,王传福说,去年的电池需求太强,比亚迪的大部分产能都给到了动力端,今年则会在动力和储能上做好协同。但动力跟储能市场也有不同。汽车行业的动力电池是连续产业,储能行业则主要靠政府投资,央企公开招标,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
“智能汽车体验将超过手机”
比亚迪在智能化技术上的布局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焦点,股东大会上王传福再次明确,在法规没有完善之前,比亚迪不会使用无人驾驶,只会继续推进辅助驾驶。
无人驾驶的关键还是在于责任划分,如果出现事故,有可能连累车企整个车型的销售,因此应该由谁来担责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但辅助驾驶在成本上必须有所控制,3000-5000元是合理范围,再高的话则无法实现商业化闭环。
王传福还提到,真正的智能化想象空间其实在汽车生态上。手机可以变成钱包,钥匙。汽车的使用情景更多,空间更大,其智能化想象空间也更大。
不仅如此,智能汽车的传感器可以调用更多,如果都开放应用会形成更大汽车生态,更多人会参与到汽车生态的设计中来。比亚迪也可以在汽车上打造更大的,类似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模式。自动驾驶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场景,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上做文章,才能形成智能汽车的下半场。
对于芯片布局的问题,王传福虽未明确表态,但仍旧指出,比亚迪的核心优势主要来自于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对于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以前的比亚迪有心无力,但对于现在的比亚迪来说,既有资金储备,也有技术实力,已经有心有力。”
创始团队一线作战
全面开启价格战已经是汽车行业的明牌,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王传福认为比亚迪保持自身优势的诀窍有三: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可能存活下来,汽车组装厂能存活下来概率很小。
比亚迪打造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以及王传福不断提及的技术大鱼池是比亚迪赖以生存的技术根基。自2021年以来推出的刀片电池,超级混动,易四方,云辇等技术已经成为比亚迪的核心壁垒。
二是精准的战略方向,决策需要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比亚迪的决策通常在3-5年前就会定好,比亚迪的押注电动车的策略就是如此。
王传福感慨道,如果出现决策失误,走回头路要浪费3-5年的时间,一个车型的打造可能就要耗费几十亿的资金,如果推出后市场不被消费者接受,那这个车型就要面临淘汰,损失的资金难以弥补。即便有资金支持,时间窗口也会流失,对手就会将你远远甩在身后。
三是快速决策的机制,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革命到后期必然有一些人会快速崩盘。王传福指出,比亚迪内部的决策机制在持续进化,创始人团队已经亲自下场监督重要项目的进展情况,亲力亲为,革命就三五年的事,再累也要亲自指挥打仗。
除了比亚迪以外,据36氪了解,早已专注资本和战略制定的李书福近期也开始参加吉利的产品评审会,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也会每周挑选一天集中听取业务汇报。在愈发残酷的新能源车淘汰赛中,车企一把手走向一线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做保险,比亚迪想起到带头作用
在此前备受关注的车险方面,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会在保险方面做出表率,比亚迪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可以通过技术、销售方法等进行探索,在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电池、DMi系统等多方面制定一个新的标准,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服务。
涉足车险或许是新能源车企的趋势所在。今年5月,银保监会批准“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由比亚迪副总裁、财务总监周亚琳出任深圳比亚迪财险公司董事长。比亚迪也顺势成为成为保险行业内第一例民营股东独资的中资险企。
王传福在此次股东大会上也强调,国家监管层面对比亚迪保险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比亚迪能在理赔科学性以及销售环节上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
出海节奏不如预期,产品认证仍在推进
在出海方面,王传福略显遗憾,上半年比亚迪出海缓慢,特别是欧洲市场新车认证较慢,海豹和海豚都在走认证流程,还未完全通过,等到7月份海豚陆续上市后,预计会带来一波正向反馈。
此外,海外的汽车4S店的建设进程也比预想的要慢很多。
今年是新能源车厮杀激烈的大年,比亚迪年销300万辆的目标倍受关注。在产能供给上比亚迪大力扩展各个地区产能,目前已基本解决供需问题,公司整车和各个零部件的产能都能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在汽车市场竞争到白热化的背景下,王传福长达一小时的发言对比亚迪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仍需要看到的是,比亚迪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销量规模不断扩大之际,如何保证车辆品控、技术升级、以及产品力的领先对于比亚迪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受邀探访深圳比亚迪工厂,王传福智能化家底到底有多厚?
上周有幸受邀探访了比亚迪位于深圳的工厂,深度体验了比亚迪的智能化功能,切实感受到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这篇文章将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对比亚迪的智能化进行分析。
整车智能先来讲本次探访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板块——整车智能。它可以划分为璇玑架构、易四方、云辇系统等等,这些名字听着不仅高级感拉满,还加入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话不多说,先简单介绍一下比亚迪的一些技术方案,便于大家了解。
首先是璇玑架构,它在比亚迪智能化的大家族中发布时间是比较晚的,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核心中的核心,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简单来说,璇玑架构是一种达成智电融合的底层架构与逻辑,可以看作是汽车的大脑和神经网络,由它来控制整车的智能化协同。
紧接着是易四方,这套系统是整车的核心动力源泉,让车辆的每个车轮都由独立的电机控制,每个车轮都可以独立的驱动、制动。
最后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云辇系统,这是比亚迪自研的一套智能车身控制系统,通过车身上数十个传感器来掌握环境变化,然后让车身做出相应的改变。
基于以上的整车智能技术,我们在比亚迪的工厂看到了各种秀到起飞的操作。首先是一辆“特别款”的仰望U8,在拆掉了刹车卡钳和转向柱之后,依旧丝滑的完成了一套绕桩行驶和紧急制动。因为易四方可以通过电机的差动扭矩实现转向,所以不需要依赖于转向机和拉杆,同时再通过电机反拖实现制动,也不再依赖于刹车片和刹车卡钳。对于一辆装配了易四方的车型来说,也就是拥有了双保险。说起来挺简单的,但是文字真的没法还原现场观看的震撼感,一辆几乎被拆空的大型SUV呼啸而过,高速绕桩之后再极限刹停,难以想象。
接着比亚迪又给我们表演了断头路倒车入库,还是一辆仰望U8,在面对断头路停车位时,直接开启原地掉头模式,然后轻松入库。
当然了,肯定有些网友会吐槽炫技、没用、磨车胎之类的。我个人认为,科技进步和产品完善就是依靠一堆看似炫技的功能堆积出来的,断头路入库的确不是每天都会碰到的场景,但是这种功能总是要有的啊,万一哪天真的碰到了呢?就像是遥遥领先的卫星通信功能,正常场景根本用不到,但是用到了就是至关重要的功能。
智能座舱接着来看智能座舱的部分,现在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宣传智能座舱,像“中控台”这种古典名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其实就我个人的看法,在AI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之前,在全新的人车交互方式出现之前,我们还是在一个圈里进行迭代和创新,还没有上到更高的层级。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来对比人车交互的细节和体验。
首先在进入车内的交互方面,从传统的钥匙解锁,发展到NFC解锁和UWB数字钥匙,比亚迪这次又带来了手掌钥匙,也就是掌静脉解锁。因为我之前对于掌静脉指纹锁进行过评测,所以对这一块还是有些了解的,手掌的生物信息是无法被复制的,安全性非常高,即使是双胞胎也无法代替。我们在现场也感受了比亚迪的手掌钥匙,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还是很快的,整体的体验都不错。
车载无人机也是比亚迪智能座舱的一部分,在仰望U8玩家版的顶部安装了一台大疆的无人机,在车内可以控制无人机一键起飞,然后自动进行拍摄和剪辑,一键出片。说到这儿,肯定有网友会担心:无人机在天上飞,车开走了怎么变?仰望的这套无人机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最新位置自动返回舱内,不用人工去寻找降落点,返回之后还会根据电池电量自动去更换电池,为下一次飞行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在车内娱乐方面,比亚迪这次也展示了全场景智能语音、超感游戏车、户外露营K歌等功能。说实话,比亚迪在娱乐性方面并不是太擅长,它更像是一个只会钻研技术的工程师,对于玩儿这种事并不在行。但是这一次,比亚迪也给我们展示了全新的交互和体验,虽然并不是什么新功能,体验上也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起码我们能看到比亚迪是听劝的,正在努力将短板补齐。
智能领航智能领航功能是本次探访的又一大惊喜,比亚迪为我们安排了接近一小时的车程体验,包含了城市路况和高速路况,而且是最为拥堵的早上9点,恰巧又遇上了一小段修路,可谓是险象环生。试乘的车辆是腾势N7,在高速路段上它几乎是顶着限速在跑,而且很聪明,上下匝道会提前准备,遇到慢车会主动提速超车,不具备超车条件时,会先降速等待时机,安全距离增大之后再主动发起超车。
当来到城市路段时,遭遇了早高峰+修路,对于车辆的算法考验还是很严峻的。当时红灯变绿车辆刚开始起步时,有一辆行驶缓慢的洒水车还停留在正前方,此时腾势N7比较聪明的选择了从侧边绕行,但是因为道路狭窄,绕行的速度比较慢,刚刚绕过了洒水车,绿灯已经变红,左右两侧的车辆开始通行。此时腾势N7还是选择安全性优先,将车停在马路上,等待左右两侧的车辆通行。一路体验下来,这套智能领航系统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该快的时候快,该超的时候超,但是一旦发现危险情况,还是会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经过了这次的比亚迪工厂实地探访,对于比亚迪的产品和技术有了新的看法。以前只了解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很出色,这一次比亚迪智能化亮剑。前瞻实业家王传福讲“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一点儿都没错,未雨绸缪提早布局,这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