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坪山比亚迪到坪山火车站有多远

未来两年,佛山的房价还会降吗?

评论里那些说佛山房价要涨的一看就是房产商或者中介的托儿!

本人立足佛山数年,亲身经历了佛山的房价暴涨潮和冷却降温期。

特别是最近两个月来,佛山市区的房价同比环比都成下跌趋势,只能靠着南海、顺德的房价支撑着。但很有趣的一个方面是,南海人和顺德人承认自己是佛山人吗?

佛山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政策是产业制造基地,家电、家具、陶瓷、机械装备、金属加工等传统行业优势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大转变的这40年来,佛山实体经济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令人敬佩,心生敬意。

但近年来的不断惊现、引人注目的因为卖地、拆迁或出租物业致富的“土豪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让人心忧:一方面是成果共享,但另一方面则是靠政策起家。就像贫困户一样,暴发户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羡慕的一点,贫穷与富有,两个相对立的群体,但揭示的都是同一种心理。

天下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富人都在抛售房子,只有穷人还在傻乎乎地想着买房赚钱。

南昌有哪些电子厂?

不会降,只会升,普遍买了1万元方的,看了很多心灵鸡汤后,他们就算每天喝粥,都不会8000元方卖出去,就算被拍卖7000元方,他们也认了,问题是毕竟不会看着惨到被迫卖掉的程度,国家需要和谐社会。走着瞧。

王传福忆比亚迪发展:创业充满艰辛,有几次快急哭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煦 王国信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38年的日子。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见证并代表了中国速度。在深圳的坪山区,27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没有人会预料到,有一天坪山区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因为王传福所创立的比亚迪,在这里落脚,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我们曾经想过要做大,但是没有想到能做到这么大。”回忆起23年前的创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感慨良多。2017年,比亚迪营收突破一千亿元,其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第一。“当时只是想跳到体制外,‘铁饭碗’下成长的空间非常有限。”在一周前的一次采访中,王传福说,当年的创业梦想就是把公司做大,有一定的收入,当时有一些兄弟加入到公司来,都是打破了“铁饭碗”辞职来创业的,想的是赚得钱一辈子花不完,这一点现在实现了。

谈起比亚迪的成长,王传福将更多的因素归功于深圳市开放的政策和对创新的大力支持。作为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比亚迪在深圳从零起步,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时代成就了我们。”王传福说。在深圳,这样的公司不胜枚举,包括华为、腾讯等。

“我们只是个普通人。比亚迪也是一样,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深圳给了我们机会,才能做到全球的销量冠军。”在一些时候,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到现在我们还是从整个产业角度来考虑事情,以产业报国。”

1995年2月,王传福向其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借款250万元,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现在,“木匠的儿子”王传福的创业故事已为多数人知晓。但很少人知道王传福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事实上,直到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之前,在最初的13年中,王传福的创业之路走得相当辛苦,“初期真的是非常苦。”王传福说,“说起来都是泪,有些时候都要急哭了。”

“找钱”与中日电池较量

从1995年创立比亚迪至今的23年时间中,王传福很少向外界打开心扉。在8月26日的采访中,记者询问王传福,在创业23年中,有什么自己难忘的事件、人或者重要的时间节点。王传福开怀大笑,提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创业初期“找钱”扩大生产时特别地困难;另一件事,是与日本索尼的那一场长达两年半的专利纠纷官司。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很少,几乎没有竞争力。王传福咽不下这口气,“那个时候出国都会受到歧视,凭什么要检查我回国的机票?我们都是中国胃,吃不惯西餐,让我留下我都不愿意。”王传福说。憋着一口气,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

但不同于后来“股神”巴菲特的入股,以及众多资本的追捧,在比亚迪初期的成长中,“找钱”一直比较困难。比亚迪当年的注册资本仅有450万元,由于还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入股,手头的现金时常匮乏,贷款成为难题。王传福当时对一个下属说,“一年能贷来300万元就够。”而此后,比亚迪的融资一直都不太顺畅,王传福生性倔强,第一次融资“泡汤”后,令其大受打击,从此他再没有见过创业投资者。

在电池业务步入发展期之后,比亚迪对资金的渴望越来越大。“我们当时业务一年增长十倍,需要钱来扩大生产,但是在银行贷款不好贷。”王传福说。因为从银行方面来说,是不相信比亚迪的。怎么办?“当时订单飞来,但是我们的生产完全跟不上。”王传福说。后来,深圳市一位副市长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了比亚迪的贷款问题,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促使比亚迪在之后的资金需求上得到了快速响应。

在这之后,比亚迪靠着以自主研发的设备和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格局。比亚迪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占据了全球近40%镍铬电池市场,到2008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比亚迪最开始是做电池还是手工式、作坊式的生产。有一次要用1.5吨的小卡车拖一个机器,过高速的时候有个弯道,车开快了,把机器甩了出去。那个机器要几万块钱,还是挺贵的,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当时正是王传福和司机两个人把机器搬上车去。“我后来想这怎么搬得上去,想想这个事情还是很艰辛的。”王传福说。“当年机会很多,现在机会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现在条件好了。”

比亚迪的一名员工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在企业内部流传的故事:在创业初期,王传福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下班。王传福的女儿即将出生的那段时间,由于正处于电池开发的关键阶段,王传福忙得不可开交,都没亲眼看到女儿诞生的那一幕。直到几天之后,王传福忙完手头的工作,才与妻子、刚出生的女儿见面,享受到“迟到”的天伦之乐。这个故事没有得到王传福本人的确认,但王传福每天在单位的工作时间确实超越了几乎所有人。

另一件让王传福在企业发展中印象深刻的事,是比亚迪与日本索尼的官司。2005年,历时两年半之久的“比亚迪与索尼专利侵权战”宣布了结。针对索尼的第二次上诉,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作出判决,维持日本特许厅之前作出的“索尼第2646657号专利无效”裁定。这意味着比亚迪赢得了胜利。

而在9个月前,比亚迪刚刚结束了其与日本三洋电机公司(以下简称“三洋”)之间长达三年的专利诉讼纠纷,双方选择妥协与和解。在电池、电机这两大领域,比亚迪战胜了全球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当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王传福现在回忆起那个时候,都觉得自豪满满。“这个案例当年被写进了中国专利典型案例之中。”王传福说。他没有讲的是,如果这两次官司输掉,比亚迪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当记者反问王传福当时有没有“喜极而泣”的时候,王传福开怀大笑,未作答复。在那一年,比亚迪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的电池生产企业,并超越索尼,成为仅次于三洋的全球第二大二次电池生产商。仅在两年之后,比亚迪超越三洋,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商。这成为王传福至今都引以为傲的事情,而其后,关于电动车战略的成功,让王传福的“电动梦”有了更为确切的落点。

电动车之战

“七年前我们提出城市公交新能源化,没几个人相信。四年前,城市公交新能源化得到大面积推广,两年前成为国家战略。”王传福说。作为一个技术专家,王传福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述比亚迪在技术上的积累和优势,而这句话则成为王传福每次在对外交流时典型的“王氏开场白”。在比亚迪于2016年发布“云轨”项目之后,王传福的整个新能源出行体系已经完成闭环。“是选择做一个车轮上的城市,还是选择做一个轨道上的城市?”王传福说。

更早之前的2015年,比亚迪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7+4”全市场战略,“7”代表七大常规领域,即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4”代表四大特殊领域,即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领域推出一批专用车产品。比亚迪将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替换掉。“用我们的利润和投资来构建一个大交通体系。”王传福表示。

在前不久对话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潘石屹之后,王传福又有了新思路。“怎么在设计上把轨道交通和建筑物融合在一起,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否则城市化会进入一个死胡同。因此,我们想未来在轨道交通上和建筑融为一体,把城市化做得更持续、更绿色,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实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王传福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比亚迪正在思考,未来是否可以将小区、住宅、医院用云轨串联起来。“接完孙子,下一站买完菜,然后下一站直接就回家。”王传福描绘道。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在中国民企500强中,营收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只有17家,其中只有5家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制造业企业。痴迷于技术的王传福被人称之为“中国的乔布斯”。当有人把这个说法告诉王传福的时候,他忍不住笑出了声,“乔布斯是一个艺术家,我不能比,我是一个工程师。”

在比亚迪内部还在推行的另一个改革是比亚迪的设计。在2016年与王传福的一次交流中,王传福反思了比亚迪在发展中的问题。“我们的设计确实做得不太好,但是我们现在请来了大师,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车非常好看。”王传福说。2017年,沃尔夫冈·艾格(Wolfgang Egger)加入比亚迪担任设计总监,这位操刀设计过阿尔法罗密欧、奥迪的设计大师将比亚迪的颜值提升了一个台阶,比亚迪的宋MAX、全新元、全新唐,在市场销售火爆。

“我们的短板也在慢慢地补起来。”王传福说道,他突然转头,向身边的人开起了玩笑,“这个方面我们像不像乔布斯?”数据显示,今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9.37万辆,其中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8万辆,燃油车销量为1.85万辆,这也是首次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燃油汽车。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的创新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王传福:大变革不只是电池,而是再造N个比亚迪

华晓梅

在享受了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之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从2018年首次转向负增长,即使进入了2019年,国内车市仍然被低迷所笼罩,就连唯一的“亮点”——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出现了增速“四连降”。

更让从业者感到焦虑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有资金、品牌和技术加持的合资、进口厂商开始长驱直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即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中汽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呼吁:“车企应该坚持资本和技术双驱动,把基础打扎实。企业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抱团)形成合力。”

面对危机四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一批中国汽车的头部企业却早有布局、心中不慌。其中之一,从电池到汽车,再从新能源到轨道交通,在其25年的发展历程中屡遇风险、却总能逆势转身、再攀高峰,其与奔驰联合打造的豪华纯电/插电混动SUV——腾势X还在不久前举行的2019广州车展的奔驰展台上技惊四座。

没错,我们今天要说的,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引领者——比亚迪,以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而在许多商界人士看来,这位工程师出身的“掌门人”更像一位“战略大师”。

看准方向,始终走在市场前面

1995年2月,29岁的王传福靠向表哥借的钱创立了比亚迪科技公司。他带领着20多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摸爬滚打”,自己当工程师、自己抓生产、自己跑销售……硬是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抢占了全球镍镉电池39%的市场份额,此后又成功进军锂离子电池行业,从而获得了“电池大王”的称号。

比亚迪于2002年7月31日在港股上市的钟声还在“余音绕梁”,王传福就又出惊人之举:2003年1月23日,他斥资2.7亿元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公司77%股份,正式进入了汽车制造领域。顶着机构投资者反对的巨大压力,王传福先从燃油车做起,培养研发团队、工程技术人员并建立完整的销售体系。从2005年推出首款车型F3开始,比亚迪不仅销量“极速狂飙”,还凭借自己正确的企业发展策略获得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青睐以及2.32亿美元的入股(2008年,当时占比亚迪10%的股权)。

机缘巧合的是,2010年9月末,笔者有幸追踪报道了那场历史性的“巴菲特中国之行”,同时也见识到了比亚迪未来会“一鸣惊人”的E6电动出租车和K9电动大巴。

尽管已在中国汽车界闯出一番天地,但许多人对王传福的“电动汽车梦”“新能源革命”以及那句“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的宣传语颇不以为然,2009年的时候,初上市的F3DM几乎无人问津,据说只有这位“汽车狂人”坚持每天驾驶着一辆F3DM穿行在深圳街头(有意思的是,中国另一位被嘲讽为“汽车狂人”的正是吉利的李书福)。

那个最艰难的时刻,谁能想到始终坚持比亚迪会在2013迎来“二次腾飞”的曙光?谁能想到比亚迪能够连续四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15年到2018年)?谁能想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可以超过70万辆,并在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里奔跑?谁又能想到比亚迪可以打造出国内首款均价超过20万元并最快达成10万辆销量的自主品牌车型——唐DM?

谈及这些年来的多次决策,王传福坦言:“我首先是一个工程师,也是企业家。在产品开发和企业战略上,我们工程师根据对技术的理解,来制定公司长远战略。比亚迪技术首先为战略服务,其次才为产品服务。别的企业可能认为技术就是为产品服务的,但因为我们对技术的理解深、看得远,我们定的战略比别人更长远、比别人更加正确。”

大变革不只是电池,而是再造N个比亚迪

面对这些众所周知的成绩,王传福并没有沾沾自喜。2017年比亚迪成立23周年庆典上,他再次语出惊人:比亚迪要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大调整。为了实现“在2025年左右,整体实现万亿元营收的规模”、打造“百年老店”的“小目标”,比亚迪要把“大锅饭变成小锅饭”——即把公司业务切分为切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云轨、电子、电池五大事业群,“打通各产业、事业部间界限,提升比亚迪的组织运作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让各团队发挥协同发展和专业专攻的优势,找到新的盈利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未来,这些部门都将独立运营,甚至分别上市。

有许多分析人士立刻把目光投向了比亚迪的电池业务(计划于2022年挂牌上市)。诚然,从2017年开始,动力电池行业的“独角兽”宁德时代后来居上,在出货量、装机量、股票市值等方面实现了对比亚迪的反超。除了政策、价格等方面存在优势之外,另一个关键问题其实出在比亚迪自己身上——那就是他们从电池时代到汽车时代一直坚持且屡屡“攻城拔寨”的“垂直整合模式”。

曾几何时,最让比亚迪人骄傲的“撒手锏”就是高度的“集中”的垂直整合模式(即纵向一体化模式)和“精细”(严格的成本和质量控制),王传福在此前接受《电动大咖》采访时也坦言:“除了轮胎和玻璃,比亚迪具备了几乎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仅仅是新能源领域),比亚迪过去“自产自销”的运作模式使其电池、零部件不能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导致成本优势与产品竞争力的下降,甚至影响了企业运转效率。

垂直整合模式的“红利”已经见底,再不改变就有可能在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被对手全面超越,王传福对此自然洞若观火。但如果认为比亚迪仅仅是“临阵磨枪”,或是为了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一较高下”的话,那就太小看王传福布局之深刻和眼光之长远了。

深远布局,机会只垂青有准备者

就在一年前的此时,国内产业界突然“发现”:比亚迪(微电子)拥有着目前国内最为完整的汽车级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产业链,能够生产IGBT模块及晶圆、车用电流传感器、MCU、IPM等相关产品,其晶圆产能预计2020年将达到10万片/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电力电子产品中的“CPU”,长期以来我国IGBT却不得不面对依赖向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等国际巨头进口的尴尬局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传福此前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早在2003年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比亚迪就一直在关注IGBT等电动车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但“国内没人做”,于是比亚迪就自己收购相关上下游工厂,连续多年不惜重金投入研发,经过多次迭代,终于打破了国际厂商垄断,取得了IGBT的核心技术突破。随着比亚迪微电子与蓝海华腾、金康动力等企业达成电控和IGBT等领域的开发、推广合作协议,“酒香不再怕巷子深”,我国新能源汽车IGBT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有望得到极大的缓解。

近些年来享誉海内外的“跨界”之作——“云轨”和“云巴”,同样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通过组建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终于掌握了车辆、道岔、轨道梁、行车自动控制、转向架、车轿耦合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可独立完成跨座式单轨整车、轨道、车站及信号通讯系统等各项建设。

在失去“电池之王”地位后,“卧薪尝胆”之后的比亚迪动力电池供应链开始加快“圈粉”节奏。《电动大咖》了解到,在小批量为北京华林、中联重卡、石家庄煤矿机械、山东泰开、扬州金威等商用车企供货之后,比亚迪动力电池已陆续配套金康新能源、长安等乘用车企。其中,配套的长安E-ROCK已经于2019广州国际车展亮相,新车NEDC续航达605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新任奥迪中国区总裁武佳碧(Gaby-Luise Wuest)已证实在和比亚迪展开对话,而这只是正与比亚迪商讨动力电池合作协议的车企中的“冰山一角”。

当然了,比亚迪更为“诱人”的开放项目要属已经非常成熟的纯电动e平台了。凭借e平台的“33111”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即驱动三合一系统、高压三合一系统两个三合一系统,以及高性能动力电池、低压控制系统集成PCB板和DiLink智能网联服务系统),工程师们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动汽车的研发效率和迭代速度,对帮助“后发”的国外厂商、资金紧张的国内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分摊成本、降低风险十分有利。

正是得益于这些优势,“汽车发明者”奔驰和“混动巨擎”丰田都主动与比亚迪结成了“技术对等”的合作模式。《电动大咖》了解到,包括长安、长城等众多车企也已经或即将加入比亚迪的“朋友圈”。

而在被认为最难改革的零部件体系,从2017年开始,比亚迪进行了一场市场化改革,其核心是:不再只内部采购零部件,各个零部件事业部同样可以向外出售产品。王传福在比亚迪的企业文化中加入“竞争”两个字:“让每一个分子都要承受压力。”有内部人士告诉笔者,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比亚迪如今不仅是在选择供应商时“择优录取”,其零部件事业部已频频以积极、开放的姿态与各家整车企业“友商”接洽,并与许多国内外企业开展了订单合作。

“比亚迪的零部件要走市场化方向,一方面做自己的生意,一方面要做别人的生意,做到国外顶级车企的生意,这才叫本事。所以,我们的每个零部件都想成为一个小比亚迪,要和同行比,杀出去,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零部件做到有竞争力。零部件有竞争力,比亚迪的整车才有竞争力,比亚迪这个企业才更加有竞争力。”在笔者看来,王传福用他很浅显易懂的话,阐明了比亚迪迈向“百年老店”的必由之路——坚持国际化、市场化、坚持变革、保持活力。

2018年初,王传福曾私下向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透露:比亚迪将以“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的新身份立足汽车产业,并同时向全球创新者、创业者、开发者,全面开放汽车上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构建D++开放生态,推动智能出行变革。周鸿祎半开玩笑、实则很认真地表示:“王总你疯了吗?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王传福很冷静地回答:“我没有疯,我坚信这代表智能汽车的未来。”

果不其然,比亚迪打响这“第一枪”之后,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跟进,开放自己的平台以及汽车生态。随着越来越多开发者的加入,这些开放的生态将促使具备“进化”能力的智能汽车快速诞生,而这正是比亚迪“开放”战略的愿景所在。

写在最后

“比亚迪早已不是一家电池公司,也不仅仅是一家车企,而是‘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创者’。”两年之前,或许还有人觉得王传福又在“吹牛”,但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能源全产业链深度布局这件事情上,比亚迪不仅有决心、有谋略、有行动,并且有了初步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比亚迪不再孤独,它拥有了一批极具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携手同行。与此同时,包括奔驰这样技术底蕴深厚的汽车巨头也决定以更强势资源助力腾势品牌向上发展,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比亚迪的“圈粉”硬实力。

“传统燃油车发展百年后的今天,汽车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以电动化为基础的智能化。在这一变革趋势下,开放、融合将是企业能否立足当下、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正如王传福所言,面对汽车业变革的下半场,随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将视野从“产品本身”拓展到“产品全产业链条”,他们不惧车市“寒冬”、善于利用全球资源,在产业发展新形势下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企业。比亚迪更是不仅满足于继续当产品的引领者,而正在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引领者。

--推广

责编:王楠

坪山交通提速,大湾区东部交通枢纽让远亲变近邻

几年前,如果有坪山的朋友邀约深圳市中心的你去做客,你一定会觉得去那远得像是要去一趟湖南。那时的坪山交通被戏称为“手无寸铁”,坪山市民想要到一次市中心,只有多次换乘公交车,时间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左右。

然而,发展潜力巨大,有着浓厚的科创基因和产业基础、处于深莞惠经济圈(3+2)核心枢纽的坪山,作为深圳东进战略桥头堡的坪山,怎么能受制于交通的的制约?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坪山区为推进实施东进战略,建设粤港湾东部中心,加快构建东部综合交通新体系,打造大湾区东部超级枢纽。

高铁:深圳东部唯一的高铁枢纽

1

坪山高铁为深圳东部唯一的高铁枢纽。目前已建成厦深高铁坪山站,还将积极引入高铁深汕客专、沿海客专、中虎龙城际线。通过高铁的捷运化,可以非常便捷地通勤至福田中心区和汕尾市,仅仅15分钟可达惠州,30分钟可达市民中心和汕尾。

益田·益科大厦距离坪山高铁站直线距离3.9公里,驾车10分钟到达,从高铁站到福田中心区30分钟,从福田、惠州、汕尾、厦门等地到达益科大厦方便快捷。

地铁:东联西进

2

坪山规划有4条地铁线。14号线从福田到坪山,将来延伸至惠州,通车后从坪山到福田只需30分钟;16号线从龙岗到坪山,为东部组团内部的轨道路线;19号线(规划中)从横岗到坑梓,将来延伸至惠阳;33号线(规划中)从深圳机场到坪山将来延伸到惠阳。

地铁14号线

项目处于14号线地铁站附近,距离坪山区政府附近的坪山中心南站直线距离1.2公里,驾车3公里5分钟即到。益田·益科大厦不仅享有地铁14号线的利好,还临近正在建设中的地铁16号线,毗邻正在规划中的地铁19号线南布站。

快速:与深圳各区和香港无缝连接

3

坪山区通过多条快速路线,克服了交通瓶颈,与深圳各区包括香港产生无缝链接。

南坪快速路三期:可连接外环高速、东部过境高速及水官高速,通车后从市中心到坪山的车程将缩短为40分钟。

坪盐通道:为坪山区未来对外快速联系的主通道,跨越坪山、盐田两区,届时,从坪山到达盐田只需10分钟。

东部过境高速:起于莲塘口岸,与深汕、深惠高速公路连接,途经罗湖、坪山、龙岗三区,建成后将加强深圳东部坪山与香港的连接。

深圳外环高速:向东横穿宝安、光明、龙华、坪山等区域,建成后承担着珠三角、深圳西部、东莞南部到惠州、汕尾的交通主骨架功能。

宝坪大道:连通宝安、南山、龙华、罗湖、龙岗、坪山6区,横跨深圳东西版图,建成后前海到坪山只需1小时。

东部过境高速

从益田·益科大厦到香港只需1小时,到深圳中心区仅要30分钟,到前海缩短至1小时以内,到盐田仅需10分钟。

云轨:串起“三城一区”

4

坪山城区结构被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坪山高新区(科技城)、坪山中心区(中心城)、坪山文化健康城、慢生活生态休闲区。坪山云轨示范线首期工程始于坪山高铁站,止于比亚迪路。

云轨示意图

T1线是云轨示范线,从坪山站到马峦山,支线将延伸与T4线相接。坪山计划利用4条云轨(T1、T2、T3、T4)将坪山“三城一区”连接起来。

益田·益科大厦毗邻云轨示范线燕子湖站。从项目到坪山城区的任何地方,都方便快捷。大梅沙、盐田、大鹏的客户都可以乘坐云轨到项目来。

坪山大道:东进脊梁

5

一条路见证一座城。深南大道,为深圳的一张名片。规划中的坪山大道,为深圳的另一条“深南大道”。它西起与龙岗交界的碧岭隧道,东达深惠边界,总长约21.5公里,将是东进的脊梁,为坪山代表性的景观路和名片路,自西向东贯穿坪山连通深惠的交通要道。未来,“横坪公路—中山大道—深汕公路”中轴干线,也会打造成坪山新区的门户景观路。

坪山大道

益田·益科大厦到达最近的坪山大道直线距离仅1.3公里,通达惠州、龙岗畅通无忧。

坪山区经过几年投入,开创性打造一个集高铁、城轨、地铁、快速路、主干大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完善将使坪山的发展进入康庄大道。坪山不仅是深圳东部中心,也将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中心。

效果图

益田·益科大厦作为位于坪山科创走廊核心腹地,坪山产业发展中轴线上的城市会客厅,为坪山高新区旁的商务标杆。坪山交通的大发展势必会带动经济的发展,成为人流的聚集地,伴随着各大政策红利,让城市发展不断升级,其产品价值也将不断攀升。

益田·益科大厦效果图

益田·益科大厦

华尔街塔尖写字楼深圳实践

首创美国SVO办公服务平台,华尔街塔尖写字楼的深圳实践

益田·益科中心,想企业所想,享企业未享,以国际标准全服务价值平台,创见深圳商务新时代!

效果图

公园办公

打造创新2000㎡休闲空中花园,花园露台、天空农场,打破传统“格子沉闷办公”,延伸办公空间,释放企业创造力。

效果图

品质办公

打造准5A商务标配,写字楼采用现代化LOW-E玻璃立面、网络地板、VRV分户式智能中央空调、6部蒂森克虏伯电梯、自然通风窗设计。

效果图

智慧办公

引进智慧办公模式,让你享有智慧出行、智慧安防和智慧物业服务,让商务与工作变得便捷与高效。

示意图

产业办公

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企业服务平台,开通政府直通车,提供各项资金扶持,创建人才梦工厂,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创新到上市加速等全流程指导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坪山比亚迪到坪山火车站有多远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