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g3的通病

第一财经汽车日评 | 上市仅两月宝马iX3降价七万,小鹏G3存在安全隐患召回

上市仅两月的宝马纯电iX3官降七万元

宝马iX3于2020年11月20日广州车展正式上市,仅仅两个月,宝马汽车宣布调整纯电动BMW iX3的价格,纯电动BMW iX3领先型的售价从46.9万元调整为39.9万元,纯电动BMW iX3创领型从50.9万元调整为43.9万元。

一财点评:虽然都是官方降价,但特斯拉能“割韭菜”,宝马很可能“颗粒无收”。原因很简单,消费者需要的是智能电动车,而不是“油改电”。iX3没有特斯拉的高度智能化,内饰和燃油版宝马X3别无两样,只是多了个蓝色的按钮。纯电动车后排中间地板还是高高凸起,全系配置单电机,不要说特斯拉Model Y、奥迪e-tron,和比亚迪汉ev比也拿不出手。比造一台智能电动车更难的,是改变一个企业的思维。

北汽新能源:尚无有关裁员方案或计划

针对“北汽新能源将裁员20%”的传闻,北汽新能源方面回应,目前该公司尚无关于裁员的方案或计划,没有发生研发高管主动离职的情况,也没有计划开展对在岗的研发高管进行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但北汽新能源承认,目前公司正推进资源分配重塑,优化人员结构性调整。

一财点评:如今这个时代,许多谣言最后都成为事实,曾经信誓旦旦的辟谣,最后都变成了打自己脸。北汽新能源可能想到这个结果,主动披露正在进行人员优化调整。考虑到北汽新能源糟糕的业绩,裁员仍是大概率事件。

小鹏汽车计划召回13399辆G3汽车

因逆变器螺丝存在安全隐患,逆变器造成高压直流电正负极间短路,车辆可能无法启动或失去动力。小鹏汽车决定自2021年1月30日起,召回2019年3月29日至2020年9月27日生产的部分小鹏G3汽车,共计13399辆。

一财点评:行驶中可能失去动力、召回数量超过 2020年G3全年的交付量,对传统车企这可能是灭顶之灾,但对造车新势力可能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此前就有媒体披露小鹏P7底盘容易发生剐蹭,导致后桥生锈。造车新势力背负着资本的压力,为了快速的推出产品大幅压缩开发周期,如果造车新势力不能在“快”与“安全”、“可靠”、“耐久”之间找到平衡点,传统车企反攻之下都得玩完。

小康股份发布业绩预告 跌停封板

1月29日,小康股份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0亿至-13.80亿,同比变动-2767.79%至-2168.28%,汽车整车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12.22%。1月29日开盘一小时,小康股份跌停封板。

一财点评:疫情影响,传统燃油车受冲击;赛力斯研发投入大,销量未到预期,小康股份业绩亏损。赛力斯发布会画饼,小康股份子公司金康新能源表明除了增程系统,固态电池等其他技术还不具备量产的条件。股价溢价严重,利空跌停也是对股价的修正。小康汽车定位是中低端市场,在缺乏市场基础的前提下,高端电动车品牌遇冷也在情理之中。

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主体结构基本成型

1月29日消息,特斯拉披露去年7月份开建的柏林超级工厂的建设进展,据现场图片显示,主体外部结构已接近规划示图,内部的施工仍在进行中,部分设备已运进特斯拉超级工厂。

一财点评:去年10月起Model 3在欧洲的销量已经跌出前十,在汽车的发源地,特斯拉将遭遇传统车企最强的反击。

小鹏回应将全力配合调查G3起火事件,此前三年内发生三次自燃事故

针对网传的小鹏汽车G3着火一事,小鹏汽车回应称,3月28日晚,何先生的2019款小鹏G3在深圳市龙华区某小区发生火情,未有人员受伤。

据悉,当时现场听到爆炸声。消防人员赶到后在现场进行了大量灭火工作,但是整车依然被烧报废。小鹏汽车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

目前小鹏G3在售的2021款有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89万元至20.39万元,搭载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两种电池,电池容量最大66kWh,续航里程520km。

近年来,小鹏G3已多次发生汽车着火事件。

2019年12月,广州一辆小鹏G3发生自燃。小鹏官方对此回应称“自燃”不属实,只是尾部出现明火。

2020年8月,广州一辆小鹏G3发生冒烟起火,小鹏官方回应是由于电池箱底部受损导致。

2021年4月,广州一辆小鹏G3在充电桩旁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

去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曾发布《关于部分小鹏G3电动汽车召回的通知》,要求召回小鹏G3共计13,399台。召回原因据小鹏官方叙述,是由于G3逆变器内部结构存缺陷、易短路,有可能导致逆变器无高压电供应,导致行驶中车辆宕机。

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多次出现起火现象。

2019年8月,广西一辆云度π3纯电动SUV车型发生起火自燃。起火位置位于车辆后方底部,由于火势凶猛,车辆几乎被烧毁。

2019年8月,莫斯科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高速公路上撞上了一辆停着的拖车,随后发生了起火、爆炸。事故发生时车辆正处于自动驾驶状态。

2021年8月,广州一辆特斯拉Model S车型在地下车库出现起火事故。起火的Model S为早期进口的车型,且车辆事发前并没有发生碰撞。

2021年11月,北京一辆比亚迪秦Pro EV在地下车库充电时发生自燃,自燃后车辆严重损毁。

新能源车起火原因大致可分为充电起火、行驶中自燃、碰撞起火、静置起火等情况。大多数诱发起火的原因与电池有关。

2020年5月,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明确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并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

半年血亏44亿!被特斯拉“霸凌”的中国车企,开始卖惨了

文/ 金错刀频道

2019年,最惨的造车大佬是蔚来创始人李斌。

那年蔚来亏掉112亿元,新车不被看好,股价跌到1美元,来到退市边缘,所有人都怀疑李斌走不下去了。

当时,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还在微博上支持兄弟,“坚定地走下去,就会看到曙光”。

他不会想到,2022年,自己会在比惨的路上成功接棒。

第一惨,新车被骂惨。最近小鹏的G9发布会新车一亮相,因配置方案过于复杂,被网友痛骂“诚意不足”。

第二惨,交付量惨。9月交付量小鹏远远落后,主打车型P7仅交付4634台,半年血亏44亿,而理想、蔚来都稳定破万。

第三惨,市值跌惨。小鹏的股价比年初高点缩水了2400亿元,如今不及蔚来的1/3,理想的1/2。

眼看着火烧连营,何小鹏开始哭惨,“股价到了被低估的至暗时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蔚来刚撕掉“最惨”标签,小鹏又为何倒在了同一个坑?

曾经的新能源销冠开了个“最打脸”的发布会

就在去年,小鹏还是巅峰时刻。

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销冠,被小鹏拿下,全年交付量98155辆,交付量增幅275%,两个数据都超过同行。

那时的小鹏,被外界寄予厚望。

小鹏趁热打铁,预告将在今年发布旗舰车G9。这款车,早在2017年就开始酝酿。

口号更是喊得震天响,“50万元内最好的SUV。”

在何小鹏的宣传里,豪车该有的配置,G9都有:

媲美迈巴赫GLS的5D音乐座舱、不输保时捷卡宴的激光雷达、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领先全行业的800V超快充技术........

在发布会上,何小鹏也不吝赞美,“G9绝对会是这个时代的标杆。”

这也充分吊起了人们的胃口。

但期待越高,结果越尴尬。

小鹏的新车在发布会上一亮相,用户就彻底傻了眼。

何小鹏炫耀过的那些豪车配置,到最后,全成了选装包。

选装包,说白了就是普通车型没有加装任何非标准配置,车主想要哪些功能,还得额外掏钱。

而且,小鹏推出的选配方案,也是给用户层层出难题。

网上流传一张 " 闯关图 ",即为了定上心仪的车,用户需要闯过 " 选性能 "、" 选续航 "、" 选智能 " 和 " 加选配 " 四个关卡。

说好的福利没了,说好的价格也没了。

发布会结束,骂声遍野,一夜之间退订量火爆。

眼见势头收不住了,焦虑的何小鹏一夜无眠,第二天上午10点带着一脸倦意,低头认错。“承认自己没有做好是有必要的”。

何小鹏发表豪言壮志不过两天,小鹏火速道歉、火速改SKU、火速改定价。

不过即使如此,很多人还是不买账。

理想CEO李想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在G9上市当天,点赞了一条微博,内容显示近80%人认为小鹏G9定价高于预期。

一天后,李想还宣布将原本11月发布的L8提前发布,等于直接把小鹏摁在地上摩擦。

连小鹏员工都是恨铁不成钢,“骂得真好,内部传疯了。”

梦想成为“中国保时捷”却被同行越落越远

被骂上天之前,小鹏对G9抱有极大期待,连特斯拉都不放在眼里。

G9一上来对标的,就是保时捷。

对标保时捷不奇怪,很多新能源车都干过。

李斌就曾多次cue保时捷,2019年说蔚来江淮的工厂比保时捷强,今年又说蔚来在欧洲的租赁价格跟保时捷一样很合理。

马斯克也拿保时捷对标过,称新款Roadster能秒掉保时捷。

马斯克说完,市场对特斯拉充满期待。小鹏一说要对标保时捷,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去买保时捷。

小鹏其实没少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何小鹏曾说,“坚持每个月一次的智能升级和迭代”。

然而现实却不如意,不仅比不上保时捷,跟国内的同行比都越落越远。

今年9月交付量,小鹏只有8468辆,而理想、蔚来都稳定破万,蔚来更是破交付量新高。

事实证明,所谓的“频繁迭代”,更像是小鹏的底气不足。

比如小鹏在2018年重磅推出的G3,没过两天,就被不少车主反映停车不好开动、续航有问题等。

为了救场,小鹏仅隔几月便推出一款改良版。

然而新G3也无法掩盖老G3的问题。

直到一场“召回门”,小鹏汽车的病因才被彻底揭露。

2021年初,小鹏召回了13399辆G3,召回的原因是,逆变器有缺陷。

逆变器是新能源车的核心零件,直接关系汽车的速度和动力,成天嚷着升级的小鹏,连这一底层技术都没做好。

这也是小鹏底气不足的原因,在一些容易被忽略却不该忽略的细节上,小鹏还是没能足够极致。

被召回不是最尴尬的,理想、蔚来也因为质量缺陷召回过,但论召回规模之大,还没人比得上小鹏。

市场耐心有限,焦虑的小鹏,只能另起炉灶。2021年推出新车P5,定价只有十几万,相当接地气。

小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低价换销量。然而随着比亚迪、广汽在平价电动车的入局,P5的优势越来越弱,销量放缓。

性价比路线行不通了,何小鹏又宣布要将小鹏“整体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

为此,小鹏推出了G9,迄今为止价格最高的车型。

然而,连小鹏自己也说不清,买它车的都是什么人。

从G9的定价也能体现,它硬生生把价格区间拉成理想L8的两倍,30万到50万都有。

这是个尴尬的价格。不选配的人,说它是“平民车”;选配的人,说它是“高端车”。

从G3到G9,产品线越来越混乱,焦虑的小鹏变来变去,哪个人群都没打透。

相比之下,蔚来、理想的目标人群一直很清晰:中产群体,而且各有特色。

蔚来,走的是高端科技感,一些细节像极了特斯拉。

理想,走的是豪华配置风,就是要解决用户“里程焦虑”。

原本打的是亲民牌,到最后,小鹏却谁也讨好不了。

“硬核”的小鹏,路走错了?

虽然暂时被同行拉开差距,但其实小鹏一直是最硬核的一个造车新势力。

从诞生之初起,它给外界的印象就是死磕技术。

这个印象的由来,也跟当时的环境有关。

2014年,特斯拉宣布开放自己的专利,一年之后,蔚来、小鹏等随后纷纷成立。

时间点如此紧密,一度被人质疑:中国的新能源车成立,还是靠抄外国作业。

其中以小鹏处境最为危急,因为它还深陷“代码门”:2019年,特斯拉对小鹏一员工提起诉讼,罪名是窃取特斯拉代码。

小鹏则哭惨,称特斯拉是霸凌,自己一直被骚扰。

光卖惨肯定不够,为了彻底打消外界质疑,小鹏喊出“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口号。

它的创始团队阵容豪华,集结了华南理工的造车朋友圈:有背景、有钱、有技术。

就连概念,也处处透露着死磕技术的豪气。

小鹏直接甩出“全球首个可量产的自主泊车系统”、“国内唯一一家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等独家概念,表示自己跟特斯拉、跟国内同行都不一样。

当时新能源车还是新事物,小鹏牢牢地把握了科技发烧友的情绪价值。

不少发烧友跟着喊口号,“冲这情怀,只买小鹏。”

为什么如今发烧友都被“策反”了?

表面上,是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越来越不新鲜。

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这两年快速提升,2020年之前不足5%,今年最新的市场渗透率已超过25%。

这也说明,电动汽车现在的核心用户已不是“发烧友”,而是大众用户。

但锅不能全让大环境背,从第一梯队明显掉队,还是小鹏自身出了问题。

何小鹏在采访中承认,“造车的每一天都有点焦虑,特别是现在这么卷的市场。”

这两年,蔚来,理想吃下高端市场,比亚迪拿下大众市场,小鹏的危机感越来越强。

靠什么逆袭对手?小鹏只能喊出“全球充电最快”、“辅助驾驶”等口号来博得关注。

但是,小鹏太急于亮出“技术”牌,反而没时间在“接地气”下功夫了。

就拿一直炫耀的800V高压快充来说,想要实现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搭配小鹏的S4超快充桩。

然而目前在全国,S4超快充桩不到30根,想普及,显然还是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数万车主来说,800V更像是个传说,看不见、摸不着。

再比如小鹏引以为傲的激光雷达,今年升级成双智能固态,“180°水平视角覆盖范围,提供极致体验”。

然而位置却放在了车灯下方,有车主反映,一旦前面有车,雷达也会被遮住用不了,相比之下蔚来就聪明得多,将雷达放在车顶,更不容易被干扰。

甚至连小鹏一直主打安全的辅助驾驶NGP系统,也出现过不止一次的事故,极大消耗了车主的信任。

何小鹏曾说,“在大家都伤心的时候,我也很伤心,真的很伤心。”

但车主们需要的不是事后反思,而是不出事。

死磕技术没有错,错的是所谓的智能技术体现不到产品上,没做到“用户可感知”,这是小鹏目前最大的遗憾。

结语:

刚过去的9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发了条朋友圈:

“中国premium高端车市场的领导车一直是德系的BBA,接下来两三年就要看“理蔚华”(理想、蔚来、华为)了。”

从“蔚小理”到“理蔚华”,小鹏直接被忽略了。

曾经,小鹏汽车卖得好,不是因为产品有多智能,而是性价比高。

当低价优势没了以后,小鹏的局促显而易见。

低谷期想“看到曙光”,小鹏还需要离用户更近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江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g3的通病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