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汽车刹车灯不灭

消除行车安全隐患 动能回收亮刹车灯需车企重视且标配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可以看到道路上挂有绿牌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是越来越多,这种绿牌出现的比例在深圳、北京、上海等限牌城市最高。不过这种还处于“成长期”的新能源汽车在规范使用上肯定无法和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燃油车相比,因此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中还是有许多需要完善的“BUG”。

新出行作为一家专注新能源出行的媒体,对于上市或者还未上市的新能源车型都非常熟悉,因此对于这些 BUG 的出行新出行也会第一时间指出,所以今天要谈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又一个比较大的 BUG--单踏板操作模式下存在的安全隐患。

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您一定听过"单踏板模式"这个词语,单踏板并不是说新能源汽车仅有一个踏板(刹车或电门),它是一种操作模式,利用一个加速踏板可实现加速、制动来达到能量回收效果,每款新能源车型根据不同的调校会有不同减速效果,大部分车型在高强度的动能回收模式下放开电门时会有很明显的减速,这种减速有的甚至可以和刹车带来的制动效果一样。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单踏板模式只是新能源车型固有的能量回收系统而已,它能提供更好的能量使用效率,但为何会有安全隐患"?

重点就在这里,在日常行进中你的前方如果是一台新能源车型,当前方的新能源汽车减速时他们可能不需要踩刹车只需松开电门就能达到车主想要的制动效果,不过因为这种制动效果并不是通过刹车制动,所以市面上很多新能源汽车在这种不踩刹车状态下的减速均不会亮刹车灯,因此在后方的您并不知道前方新能源汽车是在制动减速,所以您可能也不会做出相应的减速举动从而造成追尾事故。

以蔚来 ES8 为例,蔚来 ES8 将制动能量回收调至标准模式下任何车速状态下松开电门都会亮刹车灯,因为在标准模式下蔚来 ES8 松开电门减速效果明显,此时亮刹车灯是对后车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而我们测试的比亚迪秦Pro EV 和荣威 MARVEL X 等大部分国产纯电动车型无论调至什么动能回收标准和车速,在松开电门的时候刹车灯并均不会亮起,这对于后车来说会缺少行车判断信息,会提高追尾事故的发生几率。

蔚来 ES8 制动能量回收标准模式下

制动能量标准模式下行驶松开电门会有刹车灯亮起

其实针对动能回收亮刹车灯这一情况在欧洲属于强制标准,利用软件程序设定即可完成,其中特斯拉、宝马、保时捷等最新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均会搭载该功能。但国内针对这一情况并未做出相应的强制规范,所以目前国内很多新能源车型并未配有该功能,因此在日常使用中确实会造成比较大对用车隐患,在此新出行也希望国内厂家能将这一规范作为强制规范,减少不必要的行车事故。

编辑总结 /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可能每一款产品的推出经过厂家的各种测试,但大规模交付给用户上路行驶并不是很长时间,因此在在投放市场后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单踏板模式下动能回收亮刹车灯就是一个需要强制完善的东西,因此新出行强烈呼吁每一个车企在推出带有动能回收的车型时都能将这一标准作为标配,这种标配并不是只要松电门就会亮刹车灯,而是要根据回收功率、减速效果来决定。

电动车收油门后刹车灯到底应不应该亮?

修己者仁:问过夏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电车抬起电门靠动能回收减速时刹车灯不亮,夏老师在踢车问答里回复说此时一定会亮起刹车灯。可实际情况是,目前已知的如北汽新能源、吉利帝豪EV、比亚迪秦EV、江淮新能源等在动能回收时均不会亮起刹车灯,后方车辆只能通过车距来判断刹车,如果遇到后方司机车距判断不准,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所以我在路上遇见许多运营电车减速不亮刹车灯确实是真的,法律或国标应该确也没有明确规定。

答:我查了一下,确实没有明确规定,甚至还有电动车能量回收产生减速时,不应该亮刹车灯这样的条款。所以,我之前的说法不准确,感谢你细心观察和提出的指正。由于纯电动车一开始是国外先发展的技术,我在试驾这些车时,刹车灯是会在动能回收产生明显减速时,自动亮起的。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电动车都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刹车灯是否应该亮起,是跟车的减速度值有关系的。早期的电动车动能回收力度都很大,减速的程度都超过了燃油机收油滑行时,发动机制动所产生的减速,就相当于踩了刹车,因此刹车灯会亮起来,以告知后车注意安全。现在电动车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能回收级别,较低级别时减速度不强,通常只有单踏板模式才有类似踩刹车的减速作用,而并不是所有车都有这个模式。

在启用单踏板模式时,刹车灯一般都应该亮起,我试驾过的多数车型也是这样设置的,如果不亮,就等于是踩刹车不亮灯一样,肯定是不安全的。所以,我认为法规应该既以刹车装置是否被触发,又以车的减速度值为条件,二者满足其一即应点亮刹车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汽车刹车灯不灭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