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韩林儿有军队吗,怎么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别看韩林儿身为大宋皇帝,可他哪有自己的军队!其境遇连楚霸王项羽时的小楚怀王都不如,一直都是傀儡一样存在。他不是刘福通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就是朱元璋也当曹操第三,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不过,他成为朱元璋的傀儡,没多久就被朱元璋害死了,这就有刘伯温的主意,刘伯温一项讨厌朱元璋的小老领导韩林儿的!
韩林儿与刘福通对话
也许您和不少朋友一样,把刘伯温当成明朝的诸葛亮,但朱元璋却不是那曹吉利(曹操),韩林儿更不是汉献帝。诚然,韩林儿是义军共主不错,可他并非天下义军共主,而只是北方的义军共主。你像被朱元璋消灭的陈友谅、张士诚自始至终都不把韩林儿当成共主。
陈友谅(陈九四)的老领导也是大宋皇帝,不过,他这位大宋皇帝是卖布的帅哥宋世宗。宋世宗徐寿辉1351年9月称帝,比1355年称帝的韩林儿还早四年呢。朱元璋称帝后,就把徐寿辉所立国号改为天完,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徐寿辉是天完皇帝。以前,福垊把徐寿辉的宋国称之为南宋,将韩林儿的宋国叫作北宋。现在,福垊认为,徐宋称为西宋更合适,韩宋称为东宋更妥当。
这就与朱元璋(重八)的吴国和张士诚(五四)的吴国有点相似,他们一个称西吴,一个称东吴。东吴国王张士诚,最初称周王,他既不是徐寿辉的部属,更不是韩林儿的手下,而是自成体系——盐枭。说起来,韩林儿成为朱元璋的傀儡还有张士诚功劳,可朱元璋一点都不感谢他。
现在福垊着重介绍一下,韩林儿的傀儡人生。别看徐寿辉称帝比韩林儿早,但打响反元第一枪的并非是宋世宗而是韩林儿之父韩山童。早在1351年5月,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召集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3000信徒,以反元复宋为号,还表示从日本借来精兵呢。福垊认为,后来的反清复明,基本就是向韩山童学习。
韩山童为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说自己不姓韩,其实叫赵山童,是宋徽宗赵佶的云孙(八世孙,玄孙的玄孙),宋徽宗是自己的远祖(八世祖),其高足刘福通也自称是刘光世的后代。韩山童这招应该是学刘备的,谁叫赵佶儿子太多呢!韩山童五月发兵准备重建大宋,徐寿辉八月响应称帝。枪打出头鸟,韩山童还没来得大干一场,更没来得及称帝,就被元兵给围攻了,就这样死了。刘福通等人带着韩山童的孤儿(林儿)寡母(杨氏)突破重围跑了。
但在刘福通的率领下,元朝义军多地均有响应,比如徐州萧县的李二、彭大、赵均用等八人响应,濠州的郭子兴、孙德崖及俞某、鲁某、潘某响应,并称五大元帅。这些人像陈胜吴广起义一样,以属于松散的加盟,背靠大树好乘凉嘛!他们都奉小明王为共主,发展个人的势力。刘福通等人势力很强,实力很大,他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攻打元军主力。到了1355年就打出很大一片天地了,于是小明王称帝。朱元璋向小明王称臣,不仅因为小明王实力强,起兵早,更因为小明王是朱元璋北边的屏障。朱元璋向弱势的南部发展,拿下了金陵,实力也大大增强。但当他遇到元朝强敌时,也会选择诈降来保存实力。
在朱元璋实力越来越强时,徐寿辉完了,韩林儿衰了。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取而代之,一举成为了大汉皇帝。东部的张士诚也很强悍,把朱元璋的老家濠州都给占了。在选择先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时,朱元璋先从志骄的陈友谅下手,可张士诚却向朱元璋的小老领导韩林儿下手了。说起来刘福通打张士诚没问题,可今非昔比,因为刘福通四面出击加上内讧,越来越弱,根本就不是张士诚的对手,而张士诚这时也诈降元朝了,派吕珍狠命打击韩林儿、刘福通。大宋皇帝韩林儿向江南行省左丞相吴国公朱元璋不停地发金牌(还记得赵构向岳飞下的十二道金牌吗?),命令(请求)立即勤王。
救安丰还是打陈友谅,这是个问题。元末明初的诸葛亮——刘伯温怎么看?刘伯温的意思,赶紧打陈友谅,让小明王驾崩;救回来不是给自己加包袱吗?万一汉高祖陈友谅学习汉高祖刘邦,像打彭城之战一样把金陵端了怎么办?朱元璋觉犹豫半天,自己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呢?见死不救,怎么能让韩林儿成为自己的傀儡,再说了张士诚拿下安丰,自己受到张士诚的威胁更大。陈友谅弑君,朱元璋总是跟陈友谅“对着干”他勤王,还是亲自去的。小明王得救了,还好陈友谅当时打的是洪都而不是应天。为此,朱元璋还有点后怕,要是陈友谅真的突袭金陵,张士诚再一给力,自己就完了。
紧接着,朱元璋想学习曹操、刘福通,把韩林儿接到金陵,刘伯温又给朱元璋泼冷水:他就像小楚怀王,一个放牛娃,让他来什么金陵,对您发号指令?您才是天命所归!朱元璋也就是把韩皇帝安排在滁州,全部换成自己人。小明王于三月十四日册封朱元璋祖先三代为吴国公,群臣对朱元璋劝进,朱元璋到第二年才“缓称王”了。小明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尴尬一样的存在,朱元璋也尴尬,韩皇帝成为朱元璋由吴王升级为皇帝的绊脚石。
学陈友谅玩明的狠的,还是听刘伯温的玩阴的毒的?这是个问题。朱元璋在把小皇帝接回到应天府(金陵)的路上时,韩林儿就驾崩了。1366年,朱元璋再三强调要把韩林儿安全地接到金陵(南京),可廖永忠这个鄱阳湖之战的功臣,最善水的将军,却让韩林儿淹死在扬州,宋朝灭亡!廖永忠比成济会玩,他是失职,受的只是朱元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惩罚。
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明史》
朱元璋最后的一块绊脚石,轻松被粉碎,逐步为称帝而努力了。最初。准备建国号为大中,后来改为大明。大概是也想证明他才是明王,大明王,大明皇帝吧。
成为傀儡是一种悲剧,连傀儡也做不得,更是一种惨剧。如果当初小明王有汉献帝一样的觉悟,将皇位禅让给朱元璋,也许会有汉献帝一样幸福的结局吧 。不过,以朱元璋那种冷酷无情的性格,小明王怕最多也只是多活几年吧。
小明王韩林儿有军队吗,怎么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元朝末年政府横征暴敛,加之黄河连年决堤,以致百姓哀声哉道,频频起义。红巾军在地方起义中脱颖而出,成为权势最盛的起义军。红巾军本奉韩山童为首领,可他起事不久便被杀害,群龙无首的红巾军转奉其子韩林儿为王。韩林儿所率的红巾军虽然盛极一时,最终却被朱元璋所操纵,大名鼎鼎的韩林儿也成为傀儡。韩林儿手中是否有军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韩林儿沦为了朱元璋的棋子呢?
韩林儿手中有军队这是毋庸置疑的。红巾军最为得势之时,三路大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在与政府对抗的过程中,起义军队伍更是不断壮大,逼得“官府四散躲”。由此可见,韩林儿手中并不乏军队,那他为何在有军政大权的情况下还被朱元璋挟持呢?
韩林儿虽有军队,却有名无实,掌权者乃是刘福通。韩山童被害之时,韩林儿随母逃往,不知所踪。刘福通一番苦寻之下才找到韩林儿,他将韩林儿迎至亳州,拥立为王。称帝后的韩林儿对杜遵道恩宠有加,对刘福通却有所怠慢。盛怒之下的刘福通将杜遵道捕杀,并且自封丞相,手握大权。自此之后,军政大权皆在刘福通一人之手,就连三路北伐这等大事也是由刘福通全权操纵。久而久之,军中士兵便只知刘福通,不知韩林儿。韩林儿威信不足以服众,也就很难操控军队去对抗朱元璋。
韩林儿其人并无治军之才,即使手握军政大权,也难以发挥其作用。韩林儿出身盗贼,随母亲四处流亡后,更是缺少教导。如此一个胸无大志又无治军之才的人却被阴差阳错机拥立为帝,他虽然有明王之名,却一直在刘福通的庇佑之下。韩林儿称帝十二年却无甚长进,局势危急之时,只会向他人求救,这样一个帝王沦为傀儡,实在情有可原。
起义多是民心所向,队伍会迅速壮大,但士兵素质相对低下,将领也缺乏领导能力。起义军攻下城池后,总会焚火打劫,不守军令。而将领则多是目光短浅之人,仗着自己与刘福通同辈而我行我素。也正是因为如此,起义军攻下城镇却难以守住,最后总会被元军夺回。将领中只有毛贵颇有智慧,夺下济南后便屯兵屯田,固守山东三年之久。不过这样的将领在红巾军中屈指可数,更不用说普通士兵。率领这样的一支队伍,是难以抗衡朱元璋的。
韩林儿成为朱元璋傀儡,也与当时的局势有关。元军的反攻,让红巾军情势危急。益州被围困,刘福通派兵前去增援,没想到也被击败,不得不逃回安丰。元军最终挖掘隧道,攻下益州,红巾军实力大大衰弱。元军一鼓作气,将安丰包围,万般无奈下,韩林儿才向朱元璋求助。此时韩林儿手下的士兵数量少且战斗力低下,能从元军手下逃生已经实属不易,更别提拥护韩林儿对抗朱元璋了。
韩林儿的结局其实是必然的。在朱元璋已经有严明军纪和网罗人才的意识时,韩林儿尚且胸无大志,无治军之才,这就已经注定了天下的最终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