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暴涨13倍,比亚迪的长期优势仍在扩大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产品质量的提升、供应链管理的完善、新能源领域的先发制人,使得我国汽车产业从大变强,在国际上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向海外市场寻找增量,顺理成章。
这一切,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更少不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共同努力。
1-4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为5.8万辆,同比增长13.4倍,接近去年全年5.59万辆的出口量。
除了产品出海之外,比亚迪也在加快海外建厂步伐。今年3月,比亚迪泰国罗勇府工厂正式奠基;5月,比亚迪宣布将在越南造车。比亚迪全球化版图再扩张,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新能源崛起,加速推动乘用车出海
中国汽车这几年的出口速度有目共睹。2021年,首次超过2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2022年,超过德国跃居第二;再到今年,前三个月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出口国。
看似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便登顶第一,实则这条路中国汽车已经走了几十年。
要知道,中国自2009年以来就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汽车市场长期由大众、通用、宝马和奔驰等海外品牌主导,自主品牌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生存。技术和品牌上的落后,导致中国汽车海外出口也不占优势,只能销往不发达国家。
但是,在新能源变革时代,中国品牌起步早、技术发展快,叠加政策层面的支持,实现销量的井喷。国产新能源汽车在质量、价格、能耗、智能化等方面相比海外品牌已经具备竞争优势。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在疫情、芯片短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合资品牌产能受阻,销量恢复缓慢。
同时,合资品牌的过去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并未传导至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而在产业变革之际,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抢抓新发展机遇,全面推动品牌向上发展战略,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更是成为绝对主力,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也占据了先机,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超越合资品牌。
今年2月,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正式通过了2035年欧洲停售化石燃料汽车的议案,欧盟副主席甚至在会上表示:“让我提醒你们,从去年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向国际市场推出80款电动汽车。这些都是好车。这些车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我们需要与之竞争。”
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开始在全球建立影响力。电动化不会逆转,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随着新能源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整个产业和消费结构将焕然一新,形成强劲的发展动能,同时继续带动出海的规模。
二、出海速度势如破竹
早在1998年,比亚迪就开始深度布局海外市场,主要以对公业务的商用车为主,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其实是在两年前才开始,但一路走来,势如破竹。
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将挪威作为开拓海外乘用车业务的首个试点市场,之后一路开拓东南亚、欧洲和南美等多个地区的海外市场。
2022年7月,比亚迪正式进入日本市场。10月,比亚迪携唐、汉、元PLUS(当地称BYD ATTO 3)三款电动车型亮相巴黎车展。同年11月在美洲地区也正式进入巴西和墨西哥乘用车市场。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已经遍布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4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超过10万辆。
比亚迪在国内热销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如汉EV、ATTO 3等车型,同样受到海外消费者的追捧。
例如ATTO 3,在泰国上市引发当地用户半夜抢购,已经连续4个月蝉联销冠。在以色列连续六个月蝉联单车型销量冠军,又在4月份斩获新西兰和新加坡的纯电动汽车销冠。
以泰国为例,过去这些年,泰国市场一直被性价比高的日系车占据主导地位,排名前五的都是日系品牌,因为其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优势。
因此,比亚迪依靠新能源汽车在泰国市场取得的成绩算是一个突破,用销量证明了其产品和品牌的实力。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说,“只要在中国能打胜仗,去国外价格提升20%也有竞争力,因为国内高度竞争,国外竞争不充分,在中国打仗练就了一身武功,去国外会发现没有对手或者对手很少。”
从全球新能源发展进度来看,国内、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渗透率分别突破了30%、20%和10%大关,但其他国家和地区整体渗透率尚不足10%,所以海外市场的增长空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就在5月,比亚迪宣布将继续扩大在越南的制造与投资规模。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使用最佳技术,扩展到电动汽车制造和组装领域,服务越南市场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比亚迪还加强文化输出,不管是车型还是品牌、技术的命名,都体现了文化的自信,润物细无声。
三、技术为王
仔细分析比亚迪的海外增长之路,不难发现有几个关键点,坚持技术为王,深耕技术创新,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从进入汽车行业开始,比亚迪便坚定了对技术产品和新能源战略的坚持,所以才能顺势把握住行业风口的运气,进入快速发展期。
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全身心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同时,比亚迪把“为地球降温1℃”作为企业愿景,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己。
据了解,20多年来,在技术自研的道路上,比亚迪累计投入了上千亿的研发资金,目前拥有11大技术研究院、6.9万人的研发团队和2.8万项授权专利,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鱼池”,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继刀片电池、DM-i、e平台3.0、CTB、易四方等重磅技术之后,4月10日,比亚迪又发布了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这是中国品牌发展新能源核心技术的里程碑,也是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重要成果。
而且比亚迪早期的电池和商用车业务出海也为其新能源乘用车出海打下了基础,凭借在海外市场20多年的业务拓展经验,比亚迪具备了成熟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和运营经验。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意味着比亚迪永远有新故事可讲。
“国产车”上半年出口排行榜:奇瑞排名第二,比亚迪潜力最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达到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乘用车出口178万辆,同比增长88.4%;商用车出口量为36.1万辆,同比增长31.9%。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8.3%。这样的表现,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应该还是具体车企的表现。到底谁的贡献最大?谁又成为了出口黑马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具体到车企方面,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成为了中国出口量最大的车企,出口整车48.3万辆位居第一,出口及海外基地销售量累计达到57.99万辆,同比增长56.67%。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超70%,mg(名爵)上半年全球销量累计37万辆。
上汽在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及南亚四个出口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尤其在东南亚市场,上汽布局较早,目前mg在泰国的市占率已经达到7.5%,在泰国乘用车市场排名第三。
同样,奇瑞的出口业务也相当亮眼,上半年出口39.4万辆,同比增长1.7倍,占集团整体销量比例高达53.2%。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如此成绩,与奇瑞早早出海不无关系。早在2001年,第一批奇瑞“风云”轿车就从天津出口到叙利亚,如今瑞虎系列SUV,以及艾瑞泽系列轿车是奇瑞出口海外的主力车型。海外市场方面,奇瑞汽车在俄罗斯、墨西哥和智利等国家表现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分为自主品牌出口和外资、合资品牌返销这两种类型。其中,排名第三的特斯拉属于后者。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出口量达18.2万辆,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开始将中国作为重要的返销生产基地。
除了前三名外,长安、长城、吉利、东风的上半年出口数据均在10-18万之间,形成了国产品牌出口中部的坚定力量;而江淮、比亚迪、北汽、重汽的上半年出口量则在6-10万之间,占据榜单的7-10名。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品牌在国内销量遥遥领先,稳坐“销冠”宝座,但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却只有8.1万辆,看来潜力还是很大的。
从不同市场来看,亚洲、欧洲、拉丁美洲为中国整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根据最新数据,从出口国来看,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位居汽车出口量的前三名。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比利时、英国和泰国则位居出口量前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汽车品牌的海外影响力还比较局限,基本都集中在汽车工业比较薄弱的地区。
“中国汽车制造”目前确实是发展起来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得益于成熟的产业链优势,中国新能源车竞争力也比较强。但国人也都明白,只有打入欧洲、北美、日本等市场,才能代表真正的崛起。而对于这个目标,疆哥相信未来几年,格局会有很大的变化。至于哪个国产品牌能引领中国汽车真正走向全球?咱们拭目以待。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出口发展迅速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