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中国车

在国产汽车中,哪家自主品牌可谓当之无愧的“一哥”?

不单说韩系车,就合资车和国产车来说;看目前合资车的价格就能说明很多问题,合资车价格一降再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国产车越来越好了,抢占了合资车的市场份额。至于超越韩系车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各有所长吧,在新能源阵营里我们可以说是走在第一梯队的。

再获世界顶尖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恒大造车为何偏爱顶级技术?

同级别华系基本超过韩系了。但是论技术储备,跟韩系还有点差距。

比亚迪王朝系列都有谁?你期待的那个朝代说不定就要来了

我们都说,不同国家的车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属于它们国家的一些味道。例如,德国大众,大家就经常说它们的车型有“德味”。日本车型,省油耐用小巧精致就是它们的味道。那我们自主品牌汽车呢?它们身上有什么“中国味”?我想,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是最直接能体现出我们“中国味”的车型了。大家也经常问,比亚迪会不会出什么什么朝代的车型,现在还有哪个重要朝代没有出?今天,就给大家好好盘一盘。

目前已出王朝车型

秦是比亚迪王朝系列的第一款车型,定位是紧凑级轿车。目前有秦、秦新能源、秦Pro、秦Pro新能源四个版本。

秦搭载的是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秦Pro搭载的是1.5L涡轮增压发动机,数据上秦Pro会比秦高出51马力,起售价上也会高出1.5万元。

而新能源版本则比较丰富。秦新能源DM插电混动版本搭载的是1.5L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6速双离合变速箱。电机为总功率110kW的永磁同步电机,纯电续航里程大约在80km左右。

EV纯电动版则采用的是总功率为100kW的永磁同步电机,续航里程大约为421km。

秦Pro同样有DM插电混动和EV纯电动版本,DM版本总功率比秦DM要高5匹,相差不大,而EV版本参数则和秦EV保持一致。

汉是最近比亚迪新推出的一款中大型轿车,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设计上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比亚迪特色。

作为目前比亚迪品牌的旗舰级车型,汉的各方面配备都是非常优秀的。首先外观,采用了比亚迪全新的Dragon face家族式设计语言,半封闭的前脸,中间一条细长的镀铬饰条点缀,中间“镌刻”着一个中文字,也是它的名字“汉”,充分把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整体内饰布局虽然还是很熟悉的比亚迪风格,简单的线条,偌大的中控大屏,支持横向和纵向两种放置形式可供调节,内饰配色上有呼应外观的红色可选。但我认为比亚迪的内饰做得好的,是更细节一点的部分。

全新的挡杆样式,无论是造型还是握感上都非常棒。一键启动按钮被放置在了挡杆下方,同时用中文字标识。材料用的是类似水晶状的材料装饰,高级感满满而又不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门板上,除了采用大面积的皮质包裹之外,皮质缝线、饰板的设计、配色的运动都给大家满满的豪华感。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汉的开门拉手都做了阻尼设计,拉开后会慢慢回位,这是很多更高价位的豪车都没给大家考虑的东西。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极具新意的座椅靠背调节按钮。把它整合在车窗升降按钮的位置,用一张座椅的样式告诉它是用来调节什么的。这种“象形”文化,不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基吗?独特又不张扬,确实能感受到设计师满满的诚意和想法。要知道,这款车的顶配售价还不到28万。

比亚迪汉有1款插电混动的DM版本和3款纯电的EV版本。DM版本采用的是电机功率为180kW的单后置电机+2.0T最大功率为141kW发动机的动力组合,系统总功率达到了321kW,综合扭矩达到了650Nm,DM版本的动力电池为三元锂电池,和EV版的电池有区别,外观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EV版本则分为了3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为低功率调教,顶配则为高功率调校。低功率版采用的是总功率为163kW的前置单电机,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为7.9s,这个成绩在电动车届,甚至在比亚迪自己内部里也算不上强。因此这款车还有一款动力和加速直逼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的高功率版本,电机总功率为363kW的前后双电机布局,总扭矩为680Nm,0-100km/h加速仅3.9s。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比亚迪第一款搭载“刀片电池”的量产车型,

唐这款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一款极具好口碑的中型SUV。从燃油版、插电混动版到纯电版,能满足各种不同买家的需求。

燃油版唐搭载的是2.0T最大功率为141kW的发动机,全系匹配6AT变速箱。动力体验还算比较轻快,外观上和新能源版本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依然是经典大气的外观。

内饰是比亚迪惯用的简约设计,中控台简单得只剩一个大屏了。整体的设计比较平淡,搭配上一些金属拉丝饰板,质感还是不错的。

不久前,新款唐DM正式亮相,我们也对它进行了试乘试驾的体验。外观总体上没有什么改变,仅在一些例如前脸、尾部等小细节之处做了优化,提高了这款车的设计精致感。

内饰的改变比起外观的变化大一些,中控台采用的是和汉一样的设计语言,整体的用料更加高级,细节设计更加精致,给人的观感更加豪华。同样,细节之处能给到的高级感和汉一样,对于比亚迪最新的内饰设计,我个人还是给蛮高分的。

2021款的唐DM比起老款有了更强的性能调教,当年的“542战略”还记忆犹新。现在,比亚迪唐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从原来的4.9s提升到4.3s。动力系统方面还是搭载的2.0T插电式混动系统,发动机的输出参数也保持不变,有变化的是后电机的输出扭矩削减了50Nm,综合系统功率为431kW,综合扭矩为900Nm。相信能把百公里加速提升到4.3s,最主要的还是对加速、换挡的逻辑进行了优化。

宋的定位是紧凑型SUV,也是目前比亚迪家族里衍生车系最多的一个王朝车型,目前以宋命名的车型有SUV宋、宋Pro、宋PLUS,以及MPV车型宋MAX。

宋在比亚迪众产品里是销售主力车型,所以版本也是越出越多,为的也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外观上,采用的也是比亚迪熟悉的“龙脸”设计,整体的大气和精致感虽然比不上唐,但是在同价位里面也算是比较精致的存在了。

宋PLUS是比亚迪最新推出的宋系列的衍生车型,定位在宋Pro和唐之间。目前正式亮相的EV版本,采用的是和汉几乎一模一样的前脸设计,不过这个前脸放在一台SUV上仿佛就少了些轿车上能呈现的动感的感觉。

燃油版的前脸设计就相对普通一些,和比亚迪以往的设计几乎没有什么不同,20寸的大轮毂样式比较新颖,还有红色的刹车卡钳算是为这辆车增添了一些亮点。

内饰方面采用的也是和汉、新唐一样的内饰设计语言,中控用的也是同一套,内饰皮质配色比较独特,有渐变的效果。整体用料的厚道程度和质感同级别里都是比较上乘的表现。

目前关于这两款车的动力方面的具体消息还没公布,但根据它们的定位来说,我觉得动力方面可能会有惊喜。毕竟汉和新唐的出现都给到我们惊喜了,这款全新的车型一定也不例外。

元可以算是比亚迪王朝车型里最不显眼的一款,当然,也和它小型SUV的车型定位有关。目前大多选择自主品牌车型的朋友,主要都想要大空间、高配置,低价格。元的价格确实是低,但是空间、配置等等都达不到要求。

元刚出来的时候,是有燃油版车型的,搭载的是1.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但这个价位、这个体型的国产燃油小型SUV市场是可想而知的一般,于是,比亚迪决定拿出它们的优势项目,把“元”电动化。

目前,比亚迪元主要是以纯电动小型SUV的身份存在,采用的是总功率为79kW的前置单电机结构,最大扭矩为180Nm,这个数据其实比较一般。但是工信部305km的最大续航里程还是给了这款车一个可以买的意义。

因为这款车的平台和设计都比较老旧了,相信看过以上几款新车型的表现,大家一定对这款车看不上眼,但相信,元也一定会尽快跟上大哥们的脚步,把自己更新完善起来的。

后面估计还会推出什么朝代

目前比亚迪已注册的朝代有18个,分别是夏、商、周、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你们更期待呢?

同时,比亚迪目前已有的产品系列也还是不完整的。包括全尺寸SUV、跑车、两厢车等类型产品还没有下落,如果有,一定会继续采用以上王朝名称命名。其实我个人还是蛮期待能有一款跑车叫“楚”的,“四面楚歌”那满满的江湖气息,不正是跑车应该有的形象吗?

比亚迪,“死磕”磷酸铁锂

2021,对于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而言,是一个“逆袭”之年。

这一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正式反超三元电池。

来源:电车汇,锂猫实验室制图

但这并不是磷酸铁锂第一次“站在山巅”。

在三元电池和高端电动汽车崛起之前,磷酸铁锂电池就占据了国内乘用车大部分装机量,但后来却在技术的浪潮下被不断边缘化。

而在那时,几乎只有比亚迪仍然坚持着磷酸铁锂的路线。哪怕已经被后来者宁德时代超越,走下国内电池第一的王座,比亚迪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过磷酸铁锂。

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以通过针刺测试的超高安全性、不输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超越三元电池的超长寿命,宣告了比亚迪和磷酸铁锂的归来。

在一年后的一场论坛活动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不无感慨地说:

“刀片电池以一己之力将磷酸铁锂电池拉了回来。”

尽管磷酸铁锂的归来背后还有着方方面面的因素,但对于在三元电池的四面楚歌中“死磕”多年的比亚迪而言,这仍然意味着,它最终还是突围了。

01
磷酸铁锂浮沉

磷酸铁锂电池的第一次崛起,要归功于电动商用车的推广。

2009年,科技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计划每年在十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城市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为期三年。

在随后公布的推荐车型名录中,商用车占据了大半篇幅,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以正极材料命名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电池的镍钴锰化合物正极,成本更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但电压平台和压实密度较低,导致整体的能量密度也较低。

来源:国际能源网,锂猫实验室制图

但在商用车时代,成本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续航,并且这方面也能通过增大电池组来弥补,诸如公交车这样的商用车也并不缺少布局大电池的空间,这也直接决定了磷酸铁锂成为那一时期主要使用的电池类型。

来源:高工锂电,锂猫实验室制图

2016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比例突破70%,铁锂正极单价一度超过11万元/吨。

转折点也恰恰出现在这一年。

2016年11月,四部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引入了电池能量密度门槛,并且逐步调增续航里程要求。根据补贴政策,能量密度高于120Wh/kg的新能源汽车将获得1.1倍补贴。

当时,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主要集中在70-80Wh/Kg,无法满足“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这一标准,这导致市场逐步向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偏移,相对更高的成本也由补贴补足。

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70.6GWh,其中三元电池占比55.5%,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已下降至39.7%。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首次被三元电池超越。

到2019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份额已降至32.5%,逐渐边缘化。

但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事,使得原本以三元电池为主流的格局再度发生改变。

2019年,国家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通知,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在新补贴政策下,原本地方补贴全部取消,能量密度补贴系数最高上限回调至100%,且只有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才可获得100%补贴。

来源:太平洋汽车网,锂猫实验室制图

三元电池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约为65%,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90%,其中的镍和钴都是相对匮乏的金属,我国生产所用钴和镍大部分来自于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存在较大波动性。

2022年3月8日,伦敦商品交易所上演“逼空大战”,伦镍日内一度暴涨超110%,突破10万美元/吨,创历史新高。原料端大涨,下游的电池和主机厂商成本端恐将进一步承压。

相比之下,磷酸铁锂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2016到2019年,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下降超60%,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价格下降近70%。

三元电池的迅速发展,本就与补贴政策紧密相连。这也意味着,当补贴消失,三元电池成本上的劣势又成为电池厂商和车企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根据华安证券的测算,磷酸铁锂正极的使用成本约为0.08元/Wh,相比三元正极材料可节省0.15-0.21元/Wh,对应降低成本65%-72%。在新补贴政策下,若将带电量55kWh、续航405公里的三元电池替换为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可下降0.46万元至0.56万元。

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推广范围的逐渐扩大,补贴彻底消失的一天终将会到来。而在过去的两年中,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事故频频发生,也让消费者对于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产生忧虑。

在这样的时间点上,刀片电池的诞生显得恰如其分。

发布会上,比亚迪表示,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180Wh/kg,与三元电池不相上下。

至此,续航这一短板的补齐,使得磷酸铁锂电池从成本、安全性、性价比等方面全面反超了三元电池,迎来了第二次崛起。

而这一次,很大程度上与比亚迪多年来的坚持离不开关系。

02
黎明前夕

在坚守磷酸铁锂的路线中,比亚迪曾经走过一个漫漫长夜。

比亚迪自2005年就开始坚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而王传福解释的原因是:

“三元电池用了很多钴、镍,中国没有钴,镍也很少,中国不能从石油的卡脖子转成钴、镍的卡脖子,真正大规模使用的电池不能依赖稀有金属。”

但在彼时,新能源汽车还未大面积推广,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也还未成为“卡脖子”问题,这就意味着,即便比亚迪坚持的磷酸铁锂路线是正确的,但只有当市场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供需结构开始呈现不平衡的时候,这种前瞻性才能体现出来。

作为国内最早研制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比亚迪第一款磷酸铁锂电池于2005年面世。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起步,比亚迪的电池开始大规模应用在比亚迪自产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上。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也就是磷酸铁锂路线第一次占据主流的时期,手握着电池技术和政策补贴,比亚迪稳坐行业巨无霸的位置。

来源:EV Obsession,中国汽车百人会,GGII,恒大研究院,锂猫实验室制图

然而,这种情况在2017年,也就是补贴政策推出之后发生了改变。曾经的行业第一比亚迪,被后起之秀宁德时代“斩于马下”。

对于比亚迪被宁德时代反超的原因,业内的一种说法认为,一方面比亚迪押注磷酸铁锂路线出现了失误,没有预见到三元材料电池的崛起,这就被同时采取两条路线的宁德时代抢占了先机。

另一方面,则是比亚迪坚持的“垂直整合”模式限制了它的份额扩张。

这也与比亚迪“过分”的前瞻性有关。

比亚迪第一款新能源汽车诞生于2008年,距离我国实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还早了一年。

这意味着,在当时的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不仅规模小,前景不明朗,更重要的是上游配套十分匮乏。敢于与比亚迪一同“闯关”新能源的合作方寥寥无几,供应商要么不合作,要么就是开出天价。

在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试错的成本足以拖垮产业。无奈之下,比亚迪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启了垂直整合之路。

垂直整合,即是比亚迪自行研发生产零部件、自行组装整车,乃至于自主开发汽车软件系统。在此战略下,比亚迪最终发展成了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的新能源车企,也具有了自主研发IGBT芯片能力,布局贯穿上下游。

来源:头豹研究院

然而,掌控了全产业链,并没有给比亚迪带来预想中的成本降低,反而一度引发了大规模的质量问题。

从2008年到2020年,比亚迪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15-20%左右,略高于传统燃油车企业10+%的水平,但在减去营业费用之后,净利润在2012-2014年跌破负值,在2017-2019年也呈现出了负增长,波动非常大。

来源:比亚迪年报,锂猫实验室制图

2011年,比亚迪被曝出安全气囊、雨刮器等部件出现问题。2016年,比亚迪又迎来了变速箱大规模投诉事件。曾有比亚迪员工对媒体表示,在比亚迪的“闭环造车”链条中,无论零部件的质量高不高,售价贵不贵,比亚迪自己的车辆也只能安装自己的零部件。

沉浸在“垂直整合”中的比亚迪,就像生长在自己建造的温室中的花,远离了市场竞争,也丧失了竞争力。而这个时候,宁德时代已经获得了雪铁龙、宝马、北汽、吉利等一众国内外主流车企客户。

随着2017年补贴新规推出,三元电池崛起,到2019年时,比亚迪电池装机量仅为宁德时代的三分之一。

目睹曾经占有的份额正在一点点被对手挤走,王传福终于开始了对比亚迪进行改革,引进外部供应商的同时,让内部零部件部门走出去:

赚比亚迪的钱那不叫本事,你要赚其他车企的钱,那才叫本事。

同时,比亚迪也开始向宁德时代学习“两条腿走路”,开拓三元电池产能,向外部客户供应电池。

2019年5月,比亚迪宣布成立包括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科技等5家“弗迪系”公司,将原有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拆分独立,对外进行销售。这次为比亚迪“劈开”一条路的刀片电池,正是出自弗迪电池。

不过,走向开放的比亚迪要想实现反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撼动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并不容易,一方面,后者已经建立起了C端的号召力,消费者即使对电池技术不了解,也会想选择第一的品牌;另一方面,宁德时代也已与国内外各大车企建立深度绑定关系,其融资能力、产业链布局、口碑、品牌已经产生势能,这个“墙角”没那么好挖。

万事开头难,好在现在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2021年2月,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红旗旗下E-QM5将搭载重庆弗迪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而重庆弗迪正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随着首个刀片电池外供客户的到来,比亚迪的长夜也终于迎来了晨光熹微。

另一方面,车端也迎来了好消息:1月的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车辆销售以9.33万辆的成绩荣登全球榜首,挤掉了此前一直霸榜的特斯拉。

03
尾声:新世界

成功“突围”的比亚迪,来到的是一个对手林立的新世界。

经过数年的角逐,电池厂商们的技术比拼已经从材料转移到了形态之争。

2019年,宁德时代就发布了CTP技术,这种被称为“无模组”的技术,也是通过简化电池结构的方式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此之后,宁德时代还获得了来自特斯拉的CTP磷酸铁锂电池订单。

2021年,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的突破;同年,长城汽车也推出大禹电池,宣称在电池包内任意位置、单个或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的情况下,均能实现不起火、不爆炸。

2022年初,特斯拉宣布,4680电池实现量产,这种更大的圆柱型电池有望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对手源源不断,新技术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三元与磷酸铁锂也并不是技术的终点,固态电池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

网上流传的一则信息称,比亚迪内部已经通过相关实验,固态电池可以随时做到量产装车,所有的电池路线,比亚迪都有研究和相应专利储备。

一项统计显示,国内固态电池专利数量方面,比亚迪以76项专利居首位。

面对这个新世界,比亚迪已经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三元锂电池VS磷酸铁锂电池,是二分天下还是一方独霸?》公司研究室
《新能源锂电池系列报告之四:锂电正极高镍三元与磷酸铁锂两翼齐飞》华安证券
《正极风云:磷酸铁锂VS三元锂电》锦缎研究院
《重重挑战下,比亚迪如何重回王位?》妙投APP
《从“垂直整合”到“开放创新”比亚迪的“答案”到底是什么?》鬼斗车
《动力电池的战国时代 | 回望2021》AutoR智驾
《王传福的电池大冒险》澎湃新闻
《比亚迪狂飙》中国企业家
《LFP电池十年复盘与未来远望》高工锂电
《刀片电池是比亚迪反击的利刃,但不是翻盘的核武》未来汽车日报
《比亚迪搞大事情 王传福要“手撕”垂直整合?》投资中国网

本文作者:周晓雯,编辑:陈晨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你如何看待比亚迪的突围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中国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