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秦怎么降那么多

热镀丨比亚迪为什么一直降价呢,利润高点多赚一点不是更好吗

001

比亚迪就率先宣布降价,旗下两款车型最低售价为7.98万元,价格均下降了2万元。

拜托亲们高抬“贵”手点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

最近两天,又有多家车企宣布降价或限时优惠。

据央视财经,记者注意到,这次车市的降价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降价的幅度从5%至15%不等,价格下降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2024年开年,比亚迪汽车就首先放了一个“大招”,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人家也不说降价,也不说是价格战,人说的是推出了改款车型“荣耀版”,整个2月份,可以说比亚迪是捅了“荣耀”窝了,在这一个月里,接连有好几款车型纷纷发布了荣耀版改款车型,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荣耀版车型真就跟华为的“荣耀”手机一样,价格出奇的低,比亚迪秦最低都7.98万了,这是真要跟同价格区间的轩逸朗逸掰掰手腕子了,其他车型最高降低五六万,最少也降低两万元,2023年火爆的冠军款车型纷纷停产,2024年及以后将会重点发力荣耀版车型。这一事件直接让其他新能源车企坐不住了,纷纷跟随比亚迪的脚步开始了降价,2824年价格战就此开始!

年初降价只是开始重磅还在后头

一般而言,车企在最后一个季度为了完成目标会在终端大幅降价,因此很多车企在年初就迫不及待降价,说明了24年车市竞争压力的确很大,没有车企像往年一样,把目标压到下半年。比亚迪这副要将10万-30万元乘用车市场一网打尽的架势,让友商们倍感压力。

虽然一天内9家车企宣布降价,除了比亚迪还有吉利、上汽大众、上汽飞凡、上汽智己、奇瑞、长安启源、现代和特斯拉,不包括传统老牌合资品牌,他们的反应一般都慢一拍,后面还有很多合资品牌会加入进来,等到合资品牌价格调整完之后,我估计到六月份比亚迪会进一步采取终端优惠,价格战会迎来新一轮高峰!到年底是否有新一轮价格战,要看比亚迪的目标完成情况!

002

现在各个车企就是要死命卷。

只有卷,才能把车卖得好,卖得好了,成本就能下降,就能良性循环起来,如果在卷的过程中掉队了,产能没上去,成本就会被拉开差距,就会越来越难。

至于那些还没上场的,现在连卷的资格都没有,后面只能自砍一刀加入战场,或者默默退赛了。

小米危矣

小米这属于火急火燎准备吃饭,但是磨蹭太久了,结果还没上桌,发现大家纷纷掀桌子了。

我之前就说了小米的汽车起步价19.9万。很多网友还不屑,搬出了雷军的原话,说不可能19.9万。

雷军只是还没说服董事会,毕竟车什么时候能上还不知道呢,等到敲定上市时间,他会去说服董事会的。

不过到了今天,我甚至觉得哪怕定在19.9,恐怕销量也不会特别好看。

后面车企还会继续降价,是的,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从去年开始,锂矿大幅降价,导致锂电池成本大幅降低,使得这一波降价有了物质基础,这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我这里还想说一个,规模效应。

有人做过研究,工业产品,产能只要扩大一倍,成本就会下降20%。

这个规律可以覆盖非常多的产品,在很宽的产能范围内都有效。只要你能扩大,成本就能下降。

做这个研究的人可能只是做了统计。从数据上得出规律。

实际上企业运作的细节,也支持这个观点。

小米这典型的战略失误,一整个大冤种,小米还没那么大的体量,苹果不造车人家损失的起,人家有顶尖的技术团队,小米这车要凉的话整个企业日子估计都好过不了

主要是小米有什么技术啊?比实力,比得过比亚迪?比自动驾驶,不说比谁,直接没有好吧,比性价比,现在都杀红眼了你都还没上场敢说性价比?

我现在担心的是为了避免推出来丢人现眼,小米直接选择不推出反正三月底肯定能知道结果

003

对品牌没有要求的,就买最近降价最多的那几款;对品牌有要求的,就先别买,等着降价降到位了再买。

特别想买车的,急着用车的,就买最近降价最多的那几款;可买可不买的,就先别买,等着降价降到位了再买。

现在车子已经属于完完全全的买方市场了,卖方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了,只要广大消费者作壁上观,总会有人撑不下去,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很显然,现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并没有到来,很多合资车现在依然还在端着,要么压根没降,要么只降非主流款,真正的主力爆款并没有降。

所以这两年买车,一定不要着急,能在年中买的,一定不要在开年这段时间买;能在年底买的,一定不要在年中买。

听四儿子店的销售说,买车最便宜的三个时间段:

一是新款汽车上市前买前一年的老款,大家都在清库存,再不卖掉,新款上来就不好卖了,这个时时候会降价,优惠比较多;

二是年中七八月份,就是最热的那段时间,是汽车销售的普遍淡季,销售门店都会用活动去吸引人去看车,优惠也多。

三是年底12月份冲量,厂家一般都会给四儿子店分配任务,任务没完成,就没有返点,这对门店来说,是笔很大的收入。有些门店为了年底冲业绩,会低于成本价出售,优惠幅度很大。

因此真要买车,建议就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买。另外这两年,汽车降价真的很多,买新车不比二手车贵多少,能买新车就买新车。

当下车市是快鱼吃慢鱼时代,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时代!现在购车更需谨慎,一定要购买头部品牌,今年价格战会加速汽车品牌洗牌!在老百姓口袋都没有钱的时候,大家都开始注重性价比,说的直白点就是便宜,物超所值的产品!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

我是新心芯达人,祝您能够成就初心,游览祖国层峦叠嶂的山河美景。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比亚迪的“低价螺旋”转了20年:绞入蔚小理,卷怕特斯拉

来源: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王亚骏

去年年底,机构研究员黄嶙(化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简明扼要地,向国外投资者形容国内汽车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价格战打了一年,投资者习以为常了,要说点有冲击力的新东西。”

到今年2月下旬,这个问题解决了。

“你可以用一万美金的价格,买一辆车长4.7米、几乎什么都有的轿车。”每当有海外投资者问起今年价格战的激烈程度时,黄嶙都会这样回答,“而在欧洲,车长4.2米的大众ID.3要卖3万欧元左右(约合23万人民币)。”

他口中这款售价一万美金左右的轿车,是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2月23-29日,比亚迪相继推出汉、唐、宋、海豹和驱逐舰05的荣耀款车型,价格相比去年下探0.4万~6万元。

时至今日,比亚迪的低价螺旋,已足以成为业内人士眼中价格战的缩影。

这个螺旋的原理并不神秘:降低成本,压低售价,再通过低价带来的销量摊低更多成本,如是循环。这对制造业公司而言不是秘密。但再简单的原理,在与拥有3万个零部件的汽车交汇时,也会变得复杂。

为了打造出这个低价螺旋,被巴菲特称为“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混合体”的王传福,花了20年时间。

在这20年中,王传福锱铢必较,从占新能源汽车成本最大的电池到售价不到5元的二极管,几乎每一个汽车零部件,比亚迪都要将其囊括羽下。

王传福在去年8月的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透露,从进入汽车行业之初,比亚迪便开始研发混动技术,该技术可以让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更小,进而让整车售价比纯电车型更便宜。虽然直到公司成立15年后,内部仍有放弃该技术路线的声音。

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在谈及比亚迪时未掩不屑,不但认为比亚迪没有好的产品和强力的技术,甚至声称“他们的重点是如何在中国不倒闭”。12年后,当马斯克再次看到这段视频时,他改口称比亚迪的汽车很有竞争力,“这事儿(2011年的采访)都过去多少年了”。

当一个足够庞大的低价螺旋开启转动,它产生的动力,足以让比亚迪成为特斯拉的劲敌。

01

再次击穿价格预期

在农历新年之前,某车企销售部门主管章楠(化名)就预料到了秦PLUS荣耀版售价会继续下探,“但最终比预想的更便宜,我原本预计会降1.5万元左右”。

这不是比亚迪第一次击穿他的价格预期。

2023年,比亚迪推出“油电同价”的秦PLUS DM-i冠军版时,他感觉车里那块电池“像是白送的一样”。自2021年3月问世以来,秦PLUS的起售价累计下降了3.4万元。2023年,比亚迪秦家族共卖出了48.2万辆汽车,是2021年的近2.5倍。

秦PLUS只是比亚迪低价组合拳的开始。2月23-29日,比亚迪相继推出汉、唐、宋、海豹和驱逐舰05的荣耀款车型,价格相比去年下探0.4万~6万元。

去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只降低了王朝系列中秦PLUS DM-i、汉EV和唐DM-i三个版本的售价。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降价的车型涵盖了王朝、海洋这两大销量基本盘,二者去年累计销售287.4万辆汽车,为公司贡献了95%的销量。

在章楠眼中,这是比亚迪价格战策略更激进的表现。

价格攻势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共销售了32.4万辆汽车,同比下滑6.1%。但在3月,比亚迪卖出了30.3万辆汽车,这帮助公司一季度销量实现了13.4%的同比增幅。

除了售价外,让章楠与黄嶙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秦PLUS的宣传口号:电比油低。

“以往与比亚迪的交流中,他们确实经常表示要从燃油车市场卷出更多份额。”黄嶙告诉雪豹财经社,“但在公开的产品宣传中,电比油低这么直白的口号,还是第一次见。”

黄嶙认为,受比亚迪降价影响最大的将是传统合资品牌的燃油车,“起售价不到8万元的秦PLUS,在空间、配置方面,能对标合资品牌卖10万元的车型了”。

据汽车咨询服务机构杰兰路估算,相较2021年,秦PLUS DM-i版本在去年为比亚迪带来了26亿元的利润提升。与之竞争的合资品牌日产轩逸,则在这两年中利润下滑了115亿元。

秦PLUS荣耀版上市后月余,王传福在比亚迪2023年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向合资品牌下了战书。他表示,未来3~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

“无论如何,王老板(王传福)打出这一枪后,合资品牌在自己的核心价格带可能很难做了。”黄嶙告诉雪豹财经社。

02

连胶水都要自己做

王传福精心布局的低价螺旋,早于其入局汽车行业的时间。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一开始的主要业务是制造手机电池。当时,行业常规打法是采购零部件后,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成品。而王传福为降低成本,自己搭建生产线,在各个环节都实现自研自制。

据《中国经营报》早年的报道,一条比亚迪自己搭建的手机电池生产线需要40~50名工人操作,而自动化生产线只需要十分之一的人力。但采购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需要数千万元,而比亚迪每条生产线的成本只需100万元左右。

由于成本更低,比亚迪的电池比日产电池价格低40%。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曾在一档节目中表示,2002年,比亚迪手机电池业务做到了世界第一。

同样的垂直整合打法,被王传福运用到了汽车行业中。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开始跨界造车。4年后,王传福放出豪言: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

但当时,由于比亚迪规模小,供应商“没人愿意给你配套产业”,“没人看好电动车,不敢陪你去冒险”。王传福的选择,是自己生产除了玻璃、轮胎、钢板之外的“所有东西”。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比亚迪将旗下相关制造事业部整合为“弗迪系”公司,业务涵盖电池、电驱和底盘等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目前,电池是一辆新能源汽车成本最高的零部件,占比约20%~30%。

几块钱的小零件也在比亚迪的整合范围内。供应链人士高帆(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连占整车成本不到万分之五的胶水,比亚迪也要纳入自产体系,“还有市面上售价5元以内的二极管,10元左右的三极管”。

中邮证券认为,比亚迪今年新车的降价空间,更多来自可实现降低成本的一体化布局和电芯外的零部件环节。

此外,比亚迪从一开始便启动了混动技术的研发。混动车型搭载的电池更小,整车成本和售价通常低于同级别纯电车型。

黄嶙曾在数年前对市面上的混动车型成本进行测算,结果是比亚迪的混动车型成本只比同级别燃油车贵2万元,其他品牌的混动则要贵上4~5万元。到今年,“直接电比油低了”。

自2021年起,比亚迪混动车型销量进入快车道,带动比亚迪在此后两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随着销量规模扩张,王传福再次转动了低价螺旋。

早年那些不愿陪他一起“冒险”的供应商,也不得不成为这个螺旋的一部分。多位供应链人士向雪豹财经社表示,价格足够低,是能够入围比亚迪竞标的重要因素。

03

低价螺旋能否继续?

今年在向比亚迪投标时,高帆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至少有30家公司,从上市公司到小企业都有,往年也就8到10家。”

在他看来,供应商们互相压价也要向比亚迪投标的核心原因,是看中其销量规模。“汽车供应商也在打淘汰赛,和龙头主机厂绑定越深,活下来的机会也就越大。”

比亚迪的规模,不仅是供应商们留在牌桌上的希望,也是自身低价螺旋最重要的护城河。

华安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相比于垂直供应链体系与技术,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在降本方面更为重要。该机构认为,公司目前的销量规模处于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最小有效规模的左侧,后续产销规模提升的过程中, 单车成本预计将继续下降。(编者注: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是英国经济学家G. Maxcy与A. Silber-ston在《汽车工业》一书中提出的理论,用于表现汽车产量和平均生产费用的关系。)

2024年,比亚迪的规模护城河还将继续加深。王传福在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透露,预计今年销量将在去年基础上增长20%以上(362.9万辆起)。这一预期增幅虽不及去年,但高于吉利、广汽和长安等车企。

在车企负责销售业务的章楠还看不到国内有哪个玩家可以挑战比亚迪的规模,计划推出Model Q的特斯拉也不例外。“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在国内效果不及国外,而且相较于比亚迪的车海,Model Q很可能缺少规模优势,进而难以形成价格优势。”

Model Q是特斯拉下一代汽车平台的平价车型,售价在2.5万美元之内。风险投资机构Loup Ventures的分析师曾预测,该款车型将在2024年推出。

专注研究国内汽车市场的黄嶙也作出了相同的判断。

2023年初,他一度认为吉利是最有可能挑战比亚迪销量的玩家,因为“管理层给了分析师们把价格降下来的预期”。但秦PLUS荣耀版上市后,他想不出短期内谁能威胁到比亚迪,“现在的比亚迪是自己与自己赛跑”。

在短期内,比亚迪的规模护城河难以被对手攻破,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临近终局。

自2022年之后,做供应链的高帆发现,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提出在降本方面对标比亚迪的需求,“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它们把比亚迪当作标杆,同时也是最大的对手”。借用王传福的判断,2024-2026年,是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决战。

决定结局的关键,是比亚迪的低价螺旋能否继续旋转下去,吞噬更多对手。

[本文作者雪豹财经社,创业家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xuebaocaijingshe)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比亚迪为何要大降价?

今天的《踢车问答》来了!

来自网友“路人丁”的提问:比亚迪海洋、王朝都在降价,这是马上要作平台换代了?冲销量或价格战,这种同时降的打法不适合新鲜度和持久战吧?

答:比亚迪在2024年抢先发动价格战并不是马上要换平台,而是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试着解释这个现象。首先,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使它在电动化转型的这个历史阶段具备了成本控制的优势。

他们显然是认真研究过汽车工业早期的竞争。那时跑出来的大厂都具备强有力的垂直整合体系。通用、福特、丰田,莫不如此。这种能力赋予他们在成本控制上相当大的自由度,这是进行价格战,将竞争者清出局的内在实力。经过几十年,全球汽车市场就从成百上千厂家参加的充分竞争转变为寡头竞争,也就是由少量大型公司形成竞争均势,瓜分了市场。

这样虽然他们仍然相互竞争,却都保有自身一块稳定的市场基盘,是不危及存续安全的竞争。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话术,是从菜单上坐到餐桌上。之后,垂直整合就过时了。因为庞大的零部件体系随着大厂寡头地位的稳固也开始变得臃肿低效。想象一下,整车厂只能向自己下属零部件厂采购,没有竞争机制的结果会导致供应链的僵化。这就如同即使队友是“猪”,你也必须依靠他一样。于是当市场形成了寡头竞争的“均势”,各大厂就必须刀口向内,将垂直整合模式拆解掉。所以,现在汽车行业几乎见不到这种模式了。

比亚迪汽车公司创建之初就采用垂直整合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是极具洞察力的举措。也难怪巴菲特和芒格这样世界投资家中的天花板会在早期大举投资比亚迪。这就要提到电动化这个方面了。电动化等于汽车工业在燃油车之外开辟了新的领域,就比如人类在地球之外又登陆一个适宜生存的新的星球那样,所谓“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此外,中国汽车市场的出现,也等于是在原有市场之外,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市场空间。

二者叠加,我们看到大量的新公司创立,燃油寡头们的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竞争重回充分竞争状态,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这种状态又肯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新的寡头均势,而手段依然会是通过残酷的价格战来决定谁有资格坐上餐桌。

比亚迪这次发动价格战是先下手为强。它眼中可不局限于一众国产品牌,更长远的是在跟特斯拉以及未来几年将下重手入场电动化的丰田、大众、星盟、现代等等寡头们争夺全球市场的餐桌席位。但从产销量看,它依然是身材最小,重量级最低的,仅暂时在电动车领域占据一定优势,由于垂直整合较强的成本控制力是阶段性的,特别是再玩一遍的游戏中,各方都对套路了然于胸,所以,起作用的窗口期会显著缩短。这种情况下,比亚迪就不能迟疑,行动必须果决了。另外,它趁着电动化遭到逆风的时候采取行动,更容易起到清场的效果。

以上是本期踢车问答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也有想提问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提问。如果您在其他平台看到踢车帮的内容,也欢迎随时留言提问,我们会搜集所有平台的提问留言,每周由夏东老师选出5个问题来回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秦怎么降那么多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