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将在陕西商洛市建造厂区:能否在这片热土上扎根?
近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宣布将在陕西商洛市建造新厂区,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其选址决策背后必然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那么,比亚迪能否在商洛这片热土上扎根,开启新的征程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商洛这座城市。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近年来,商洛市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比亚迪在商洛建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从比亚迪的角度来看,选择在商洛建厂,无疑是看中了这里的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商洛紧邻西安、咸阳等大城市,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同时,商洛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这为比亚迪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比亚迪在商洛建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考验。首先,如何与当地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比亚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商洛地区的人才储备和劳动力成本也是比亚迪需要考虑的因素。虽然商洛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与一线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比亚迪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但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让比亚迪在商洛建厂这一决策更具看点。作为一家具有全球视野和雄厚实力的企业,比亚迪有能力也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实现与当地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加强与当地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比亚迪可以充分利用商洛地区的资源和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比亚迪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等方式,为商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还需要注重与当地社区和民众的沟通和互动。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加强环保措施等方式,比亚迪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和信任。这将有助于比亚迪在商洛市建立稳定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比亚迪在商洛建厂的成功与否,还需要看其未来的运营和发展情况。我们期待比亚迪能够充分利用商洛地区的优势和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比亚迪在陕西商洛市建造厂区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比亚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与当地产业和社区实现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就一定能够在商洛这片热土上扎根并茁壮成长。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比亚迪在商洛建厂不仅是一个企业行为,更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关注比亚迪在商洛建厂这一决策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像比亚迪一样,积极参与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一起期待比亚迪在商洛市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这座陕西小城,为何深得比亚迪青睐?
后疫情时代,比亚迪率先尝到经济复苏红利,一举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其快马加鞭提高产能的行动,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不少城市登门寻求合作。
然而,西北内陆的一座城市,早在15年前就成为了比亚迪扎根之地,它就是陕西商洛。
这座被比亚迪青睐的小城,有何不同寻常之处?
图源:商洛新闻网
南北交界 纵横发展渭河在北,汉江在南。地处南北交界线的商洛,无论在饮食、气候还是习俗等方面,都展现出南北兼容的特性。这里年均气温22℃,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气温和湿度指数,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气候康养之都”称号。
作为陕西省东南门户,商洛位于陕、鄂、豫三省交界地带,东与中原河南为邻,西接古都西安,北靠关中渭南,南连湖北十堰。为谋求更多发展机遇,商洛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并将目标瞄准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对此,商洛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以便于更好地“走出去”——距西安咸阳机场130公里左右,沪陕、包茂、福银3条高速穿境而过,在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随着2026年西武、西渝高铁建成,商洛将全面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2小时可抵武汉、重庆,6小时通达粤港澳,成为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开放的重要通道。
在经济方面,商洛也极具发展潜力,曾在2022年第一季度迎来高光时刻。据统计局公开数据,商洛GDP以16.74%的增速跃居陕西第一。为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商洛积极寻求产业优化升级的办法。
盘活资源 精准招商基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城市现状,商洛高新区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医药食品、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3+N”产业链发展格局。
从现有的智能制造业资源来看,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已在此扎根15年,相继布局建成动力电池电解液和汽车零部件等项目。为寻求深入合作,商洛市委书记赵璟曾赴深圳走访比亚迪。基于此前的合作基础,王传福表示会扩大在商项目投资规模。
新增的年产500万车付安全气囊、年产150万只汽车方向盘改扩建及汽车线束三期、四期项目,正是比亚迪对商洛高新区发展潜力的认可。未来,商洛高新区希望吸引更多像比亚迪这样的优质企业入驻,强化智能制造产业。
图源:商洛新闻网
依照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要求,围绕“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商洛高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三大超百亿级产业群。作为三大重点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高新区新材料领域已形成涵盖陕西延长、陕西海恩和陕西正太等在内的新材料产业群。后期随着更多招商企业的加入,商洛高新区也将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近。
今年11月,市委书记赵璟到高新区展开产业调研工作。她强调围绕产业定位、政策利好和市场趋势,着眼长远谋深、谋准、谋实高质量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好用好标准化厂房。
产业定位是招商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有了科学定位,后续的空间布局和招商引资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基于此,商洛高新区与谷川联行展开了合作。自签约以来,谷川联行旗下谷川产业研究院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梳理更新上中下游产业链。
产研团队对产业链条剖析,结合高新区发展现状,绘制一份科学、可落地的产业图谱,实现有目的、有方向、有重点地招引项目,获得了商洛高新区的一致认可。依托15年招商引资经验,谷川联行将充分发挥市场化招商优势,帮助商洛高新区加速厂房去化,推动与其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项目签约落地。
携手谷川 谱写新篇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经过招商吸引力的打造,商洛高新区逐渐成为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热土。上个月,高新区等产业区成功签约陕西商运特来电充电设施建设等45个项目,总投资额270.86亿元。
如今,比亚迪商洛配套产业园三期项目在高新区已建成投产;线束四期的车间正在改造中,计划年底全部建成投产。作为比亚迪最大的气囊产地,商洛高新区承包了全国所有安全气囊生产。此外,在国内比亚迪车辆市场中,商洛高新区工厂生产的方向盘和整车线束产能占比,分别达到50%和40%。未来这些数据将不断扩大,助推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
比亚迪商洛零部件产业园
图源:商洛新闻网
作为合作伙伴,谷川联行将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协助商洛高新区招引项目,为该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谷川力量,助推当地经济再上新台阶。
2007年,王传福豪言比亚迪汽车2025年全球第一,被多少人当成骗子
8月3日,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在这份榜单中,“中国”字眼出现145次,而这份榜单的汽车行业中,“比亚迪”的名字毫无悬念的稳列其中,比亚迪能取得这份成绩并没有多少人“吃惊”,因为2022年开年以来,比亚迪的销售势头太猛了。
根据统计,比亚迪在2022年上半年,累计售出新能源乘用车63.8万辆,较2021年增长324.8%,而在市场中呼声极高的特斯拉,上半年累计售出56万辆。
在这成绩下,比亚迪高歌猛进的销售势头并没有丝毫到达顶峰的意思,网友戏称“比亚迪的销量是由产能决定的”,“排队3个月提车那还是快的”,比亚迪似乎对此也早有应对,2022年初网络上就流出比亚迪各大分厂的投产计划,规划年产能能够达到300-350万辆,由此可见比亚迪的潜力有多恐怖。
然而,很多人直到如今的比亚迪大红大紫,却鲜有人知道当年比亚迪一路走来的艰辛,我们通过一份2007年的消息,来了解一下比亚迪的成功之路。
王传福豪言比亚迪汽车2025年全球第一比亚迪在2025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位置,我想如果王传福近些年喊出来的话,没有人去质疑,但是这句话是王传福在2007年的时候喊出来的。
2007年,全球的汽车领域毫无疑问是燃油车的天下,当时的燃油车开始乘着电子化的浪潮逐渐朝着智能化发展,像一汽大众迈腾作为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未来“旗舰车型”首次亮相,售价高达24-35万元,比亚迪也刚借助比亚迪F3的热销在国产车市场站稳脚步,这时候喊出比亚迪汽车2025年全球第一的豪言,未免有点太过自负。
而且,王传福口中争夺全球第一的“倚仗”,并不是我们熟悉的燃油车,而是用电动机带动车子往前跑的纯电动汽车,用王传福的话来说:他手上有冲击汽车产业的“核武器”——电动机,2020年是电动车的天下,而他掌握着电动机的核心技术,只不过纯电车的概念在当时太过于前卫,以至于大多数人都认为王传福是个骗子。
到底王传福有没有说大话呢?熟悉王传福简历的人知道,他是个执行力很强、科研能力很强以及“工作狂”秉性的全能型人才,早在2006年北京车展上,比亚迪F3E作为纯电动汽车比亚迪强力推出,被视为自主品牌车企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先锋,只不过因为配到设备问题,2008年12月,号称双模电动车的F3DM率先上市。
更为残酷的是,2008年恰逢全球经济危机,比亚迪F3DM又如此的与大众市场格格不入,其销量非常惨淡,即便是2010年深圳推出的高达8万元个新能源购车补贴下,全年售出仅300辆左右。
但2008年在美国底特律,有人采访王传福:2015年全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的目标有变化吗?王传福回应:没有变化,我们还是信心百倍。
比亚迪“过山车”般的发展2008年对于王传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经过芒格的多番游说,在此之前从未投资过“带轮子的企业”的巴菲特,终于向比亚迪抛出了橄榄枝,在2008年以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
有了巴菲特的支持,2009年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坐上了第一个过山车,年销量达到44.84万辆,稳坐国产汽车企业第一把交椅,然而仅仅一年后,比亚迪的的财务就出现了危机,多种负面谣言四起,比亚迪的净利润也下降33.5%,而2010年还只是比亚迪噩梦的开始,此后的两年,比亚迪净利润下滑一度达到94%。
2012年国内车市遇冷是比亚迪营收锐减的主要因素,不过在多方资料显示下,比亚迪在2007年开始逆势重金投资光伏产业,斥资5亿成立商洛比亚迪公司,开发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但一想眼光毒辣的王传福却迎来了光伏寒冬,光伏项目的失利给比亚迪的财务造成了极大的拖累。
2013年,随着国内车市的回暖,比亚迪斩下净利润大增579%的惊人成绩,然而很快在2014年又出现净利润下滑21%的尴尬情况 ,很多人认为这是比亚迪“理科生”形象,不重宣传只重产品技术的特性导致。
但这也只是一方面,在那几年正是我国宣传发展新能源汽车呼声最强的时期,各种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几乎等于零门槛的新能源补贴让新能源市场不断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场面,电池易损、充电不便等负面评价给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个大大的差评,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这场骗补闹剧直到 2016年才画上句号,此时新能源汽车才真正迎来发展蓬勃期。
比亚迪的技术积累让人惊叹2016年之后,随着“骗补门”的淡去,许多新能源汽车开始涌现出来,在这一时期,网络上风头最盛的并不是比亚迪,而是大名鼎鼎的“理小蔚”,随着这三家纯电车企推出自家的首款车型,一度让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受到不小的冲击。
不过,比亚迪厉害之处并不是多前卫的设计和多高级人机互动体验,而是比亚迪厚重的新能源技术积累。
在比亚迪DM-i技术中,比亚迪并没有延续2018年推出的第三代DM技术,而是对2008年推出的第一代DM技术进行重新打磨,将第一代DM技术中1.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串联连接两个电动机的原始设计,升级到1.5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串联两个功率提升超过2倍的电动机,为此申请几百项专利,解决发动机燃烧效率、串联二次能量转换等问题,这一设计比起第三代DM技术,取消了多档变速箱和行星齿轮排,进一步压低了生产成本,所以比亚迪DM-i车型能把价格降到同级别燃油车的价格。
除了DM-i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是吸足了大众的目光,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并没有放弃对电池的研究,拒绝市场上更受欢喜的三元锂电池,使用更安全但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锂铁电池,刀片电池的出现,极大的扩充了有限空间内电池载量,弥补了能量密度低带来的续航短问题。
除了上述的这些技术之外,比亚迪更多的“黑科技”就不再一一赘述,不过在每一项黑科技背后,都是一个在21世纪初就为新能源汽车做准备的大公司,十几年的技术积累换来的,这种厚重的技术加持,比亚迪没有理由不被消费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