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比亚迪直冷与液冷技术:电池性能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比亚迪的直冷和液冷技术是其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两种重要技术,旨在优化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以下是对这两种技术的详细分析:
直冷技术:
直冷技术采用了冷媒直冷方案,通过直接将冷媒通入电池包进行冷却,从而减少了能量交换的级数,提高了换热效率。相较于液冷技术,直冷技术的换热效率提升了20%。此外,比亚迪针对直冷技术中的难点,如两相流流型复杂多变和传热机理复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出了两代的直冷直热板。新一代冲压板方案通过大面积的换热结构设计,更好地应对了大功率充电和高效冷却的需求。
直冷技术还具有其他优势。由于没有额外的装置,因此不占空间、成本低、无能耗。此外,在电池需要加热的情况下,直冷技术也能通过相应的系统实现高效加热,保证了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液冷技术:
液冷技术是通过“水管”缠绕电池组,水泵带动水管中的冷却液,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冷却效果。液冷技术的优点在于冷却效率较高,且通过加热冷却液也能为电池包加热,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然而,液冷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液冷系统的设备重量较大,可能会稍微挤占电池空间。其次,液冷系统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此外,液冷系统的密封性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漏液情况,可能导致电池短路,引发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比亚迪的直冷和液冷技术各有优缺点。直冷技术具有高效的换热效率和较低的成本,而液冷技术则具有较高的冷却效率和加热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比亚迪可以根据车型、电池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灵活选择和应用这两种技术,以实现最佳的电池热管理效果。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头条提现门槛下放至1元啦##
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凭什么比亚迪的DM-i技术更受市场欢迎?
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这个大类中,最火的依旧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代表品牌有比亚迪,其次是增程式电动车,代表品牌有理想。至于为何会出现如今这个局面,想必大家比我更清楚!
首先,纯电车虽然能够做到绝对的不用油,但是续航焦虑和充电效率低下的痛是它绕不开的路,因此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车便成了绝佳的替代品!目前来看,相比之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场。随着比亚迪的爆火,各家车企也争先恐后的入局,但从销量来看,仍然只有比亚迪一家独大,这是为什么呢?
DM-i技术有什么过人之处?
其一,够简单!
从市面上几家主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来看,其实只有比亚迪的技术最简单化!它采用的是单档E-CVT结构。而长城和吉利它们属于单档的升级版,其中长城采用的是两挡DHT,而吉利采用的是三档DHT,技术相对而言,还要更加复杂化。
复杂后的好处在于,长城和吉利的DHT结构动力性能会更强,由于发动机相较于比亚迪的单档结构而言,要介入得更早,所以即便是在低速状态下,它的整车性能也能达到更强的效果,缺点在于油耗会更高!
除此之外,这套结构还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变速箱,比亚迪采用的是单档结构,1套齿轮组就能够搞定,而长城和吉利,一个两档,一个三档,需要的齿轮组会更多,因此它需要更精准和更复杂的调教,那么在造价上,比亚迪DM-i单档完胜!
其二,出现的时机很重要
相对而言,在插电混动领域,比亚迪的DM-i技术是出现得较早的了,其实在很早之前比亚迪也尝试过多档驱动,所以并不是比亚迪的技术落后,而是比亚迪在两相对比之下,选择了结构相对简单的单档驱动。
因为照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形式来看,很显然,单档驱动更适合中国市场,造价低意味着可以用更低的车价“诱惑”消费者入局,另外再加上低油耗,市场的“销量爆点”便因此点燃。吉利和长城汽车之所以不用,那是因为中间隔着一条“专利”长河,所以它们只能在二档和三档驱动之间不断的做优化,以此从比亚迪掌握的市场中抢销量!
另外,先出场的比亚迪因为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露脸机会”,因此早早的建立起了品牌效应和用户信赖度,这堵高墙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是难以攻破的,况且比亚迪很早就“混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让它的专业技术以及市场判断力早已炉火纯青,此时再加上时代的助推,比亚迪顺势而为,终究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写在最后
任何企业以及任何技术的成功,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那些仅仅因为运气一炮而红的,终将回归平静,没有长期的积累,当好运耗光,得来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记住,底气是自己争的,实力是自己拼的,只有运气才是上天眷顾的,希望所有人在好运降临时,都有不断的打拼做基础,因为只有这样,这股好运你才能抓得住,握得久!
高速充电涨价,成本也不比油车省了,电动车主后悔了吗?
电动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电费比油费便宜不少,使用成本上,电动车明显优于燃油车。
一算就知道了,如果家里有充电桩自然不必说,按照低谷期三毛多的电价计算,一公里的通勤成本,只有5分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除了充电桩一次性的安装费用)。当然在外面公共充电桩就要贵一些了,差不多是每度电花费1.5元,但就算这样每一公里算下来的成本,也只有2-3毛钱。而燃油车,哪怕比较省油的开法,每公里的成本往往也要6毛钱以上。电动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实在是太突出了。
可是,如果,充电价格上涨了呢?去年夏天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去年7月份开始,我国多地公共充电桩价格,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涨,特别是上海、安徽一些地方,充电桩的价格从1.15元出头,涨到了2.15元,甚至个别地方和时段里还要更高。
最近正值春运回家返乡高峰,一些地方高速公路上充电桩的价格又有上涨。这几天一位网友爆料,自己在江西赣州康大高速大余服务区的特来电充电桩,充电费用竟然高达2.98元/度,差点突破3元钱大关。
常规电动车日常百公里电耗基本在12-15度左右,我们拿主流的20多万的电动车来看,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百公里耗电11.4度、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百公里耗电11.8度、小鹏P7 标准续航智享,百公里耗电12.5度、比亚迪汉纯电超长续航豪华,百公里耗电12.7度,蔚来ES6 2020款420km运动版,百公里耗电16.7度。但是注意,这些只是厂家理论电耗,电动车如果是跑高速,长时间较高速度行驶,加上今年冬季各地严寒,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又正遭遇09年以来最强冰雪天气,两相叠加,以及车内暖风及各种电器的使用,电耗又会急剧上涨,百公里耗电超过20度以上也不稀奇。
那么这么一来,我们算一下,如果是最贵的地方充电,3元钱一度,百公里耗电超过20度,每公里的花费就接近6毛钱了;而燃油车高速时因为堵车少,加上长时间中高速度和中低转速巡航,发动机负荷小,反而更加省油,一些动力及油耗水平好的燃油车,高速工况下百公里油耗可以控制在6升以下,基本上每公里的花费还不到6毛钱。这么一来,电动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就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