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企业有哪些?
这个回答没有标准答案,比如A00级车和C级车的利润,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后者高,A00级车靠走量获得利润,C级则是卖一辆赚一辆。
除此外,即便是同一品牌,它的不同款车型之间的利润也是会不一样的,这和配置有比较大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厂家会尽可能把利润高、相对容易走量的车型推到主力销售车型的原因之一。
总之,一台的毛利润其实挺难估算,厂家也不会公布这些信息,所以想要知道一台车的利润具体是多少就难上加难了。
当然了,通常我们会有一个经验值来初步衡算利润。一般来说,普通A级车销量超过5000辆,它的前期投入成本基本可以收回。不过这并不包括后期的运营费用,因为运营费用往往很难估算。
我们可以拿一个极端例子举例,据报道,红旗H7自2013年上市以来,3年多研发费用超过105亿元。而在销量方面,2014~2016年合计销量11849辆,年平均销量3950辆。即便按最顶配官方指导价计算,也亏损了数十亿元。
不过如果这个销量达到5000辆,基本能维持平衡的状态。当然,红旗是个极端例子,它的研发费用了实际表现并不相称,所以利润去哪里了很难算清。
除了这个方法,我们还能通过车企公布的财报初步估算一台车的平均利润。此前曾有统计,发现大部分车企的平均单车利润在1万元左右,这个计算方法是通过汽车销售和贷款业务等主业赚到的利润再除以全球销量得到的。
不过平均单车利润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就好像和姚明取平均身高一样,对特定车型的指导意义不大。
比亚迪在中山哪建厂?
那要看车均毛利,还是净利
毛利是公司管理层可以定夺的数据没有太多可讨论性
如果说的是车均净利的话,就有太多话题了
不同车厂的零配件采购成本不一样
当季销量也能很大程度影响采购成本
不同品牌研发成本不一样
营销支出 销售渠道 每个公司也不一样
有的品牌一直在亏损,意味着利润常年为负
有的品牌赚几年亏几年,有可能10年下来车均净利为0
现在看到不少车企很热闹,但是人家可能过去20年的均净利是负的
也有一些品牌在走下坡路,但人家5年前可能是销冠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比亚迪“链主”带动坪山崛起,14%GDP增长冠绝全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刘黎霞 深圳报道在比亚迪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的全球总部“六角大楼”,一面高大的技术墙展示着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上千份专利的复印件,而这仅是冰山一角。
“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芯片、电动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池’里的大鱼。”让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引以为傲的“技术鱼池”,近年来“捞”出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颠覆性技术。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来到深圳坪山,探秘比亚迪在电子、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最新部署,解码坪山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何以夺得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GDP增速第一,在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又将如何发挥“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产业集聚效应,在新的一年展现新的实力与担当。
(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全球总部,受访者供图)
破解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燃难题
187.7万辆,同比增长209.17%,这是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最终成绩。
186.3万辆,同比增长208.64%,这是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最终数据。
2022年,比亚迪销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进军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巴西、新加坡、哥斯达黎加、泰国等国乘用车市场,年累计出口55916辆,同比增长307.2%。
“比亚迪的产业版图不只有汽车,而是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到应用,形成了以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负责人表示。
这其中,轨道交通为比亚迪最新进入的“万亿级”赛道。去年12月底,深圳首条“云巴”——坪山云巴1号线正式通车,线路全长约8.5公里,起于坪山高铁站,终点为比亚迪北站,全程采用高架敷设方式,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时,途经坪山多个工业园区与住宅片区。
据介绍,地铁、高铁作为中大运量的交通工具,若站点之间距离太近,列车难以提速。比亚迪“云巴”利用中小运量的交通轨道,将园区、社区、学校等场景中的密集人流统一输送至中大运量的交通站点,满足短途运输需求的同时,高铁、地铁的接驳效率亦得以提升。
目前,比亚迪轨道交通产品已落地中国深圳、银川、重庆,巴西圣保罗、萨尔瓦多等海内外诸多城市。王传福曾公开表示,未来1公里地铁可配备3公里“云巴”,大运量与小运量1:3的比例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一粒种子,轨道交通市场足以“再造一个比亚迪”。
“刀片电池将‘电池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纵观比亚迪的“技术鱼池”,2020年3月正式发布的刀片电池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条“大鱼”。现场演示的针刺对照测试显示,市面上常见的三元锂电池被针刺破表面时,瞬间发生剧烈燃烧,而比亚迪刀片电池在同等情况下,不起火亦不爆炸。
(针刺对照测试,摄/陈思琦)
据了解,刀片电池拥有500多项专利,是目前全球唯一可安全通过针刺测试的动力电池。此外,刀片电池成功挑战了极端强度测试,最大承受力为445kN,相当于45吨卡车碾压。
“刀片电池拥有超级续航能力,可实现600公里续航里程,未来可达到700-800公里;同时,电池具有8年甚至更长的超级寿命,可满足50万甚至100万公里里程的使用。”工作人员进一步补充道。
“链主”带动坪山跻身产业强区
据深圳市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2022年,深圳市GDP突破3.2万亿元,同比增长3.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民用无人机、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183.4%、113.8%、34.7%、22.3%。
纵观上述高技术产品,均可在深圳找到一家带动能力强劲的“链主”企业。其中,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将全球总部设于坪山,荣耀作为5G智能手机的代表企业,同样在坪山设立了智能产线,年产能达到1000万台。
“链主”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在坪山区2022年的经济数据中已经体现。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坪山2022年GDP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80亿元,增长14.0%,增速排名全省各县(区)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亦位居深圳各区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53亿元,占GDP比重达60.5%,这一比例高于深圳全市均值近20个百分点。
2022年,在深圳提出大力发展“20+8”优势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坪山区精准定位,全力承接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在内的“9+2”产业集群建设,初步形成以“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为代表的三大主导产业。
尤其在“智能车”领域,去年坪山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达1664亿元,增长124.7%。比亚迪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发展,形成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集聚了以比亚迪为龙头的300余家企业,智能网联汽车规上企业数量也从2017年的22家增长至2022年的95家。
“坪山区惠企、助企、扶企力度很大,成立了比亚迪、荣耀、中芯国际三个专班,系统梳理了企业发展可能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包括园区周边配套、未来规划等,及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安排。”据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黄堃介绍,2022年,坪山在全面落实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以“一企一策一专班”强化企业服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根据2023年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坪山区GDP预期增长目标为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锚定这些目标,黄堃透露,坪山将继续强化政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具体来看,作为深圳产业空间储备最大、集中连片区域最多的城区之一,坪山正全力打造一批“工业上楼”优质厂房,加快释放4个平方公里级产业用地;资金方面,随着深圳首期规模各50亿元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基金落户坪山,“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得到金融“活水”精准扶持,将焕发更强劲的产业活力。
来源: 21财经
海报观察丨年产近百万辆整车背后比亚迪汽车的西安故事
来源:【海报新闻】
比亚迪西安工厂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西安报道
据“西安发布”10月22日消息,陕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最新介绍称,西安比亚迪在陕西已建成全球最大新能源生产基地和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其新能源高端车型仰望U8已正式投产,产品订单超3万辆。
生产仰望U8的西安工厂是比亚迪目前全国产能最高的生产基地,比亚迪宋PLUS、驱逐舰07和海鸥等多款热销车型均来自此工厂。
比亚迪造车的故事发轫于西安,而在此后的20年间,比亚迪和西安互相成就,在政策优待上,西安鼎力支持比亚迪的发展,比亚迪也不断在西安扩大产能,布局产业链。
2022年,比亚迪西安工厂下线整车99.5万辆,这一数据也助推西安“超车”上海,成为当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比亚迪“重注”西安
8月9日,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回顾比亚迪创业过往时,数度哽咽落泪,怕等不到(新能源汽车的)“春天”。
不过,20年的不断发展证明,比亚迪等到了“春天”,在这一过程中,西安成为比亚迪发展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成立于1994年的比亚迪,最初专注于电池行业,员工仅20人。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2009年,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西安二厂)在鄠邑区奠基;2014年9月,西安比亚迪二厂总装工厂投产。当时的西安二厂是比亚迪生产工艺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园,并且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规模。
之后,比亚迪在陕布局速度不断加快,2017年,比亚迪西安新能源厂区开建纯电动客车基地,规划年产5000辆纯电动客车生产能力;2018年,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二期扩产项目启动;同年,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西安工业园;2019年,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开工。
2021年12月5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在西安开工,该项目位于高新区草堂基地和集贤园两大区域板块,主要建设电动总成、电机、精工中心、齿轮、电控、电源、制动器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工厂,建设为比亚迪西安研发中心配套的高速试车跑道等,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
2022年9月中旬,比亚迪西安三期整车工厂正式投产,新增30万辆整车的产能。
西安竞逐新能源之都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西安凭借101.5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一众汽车重镇,夺得“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名号。其中,比亚迪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达99.5万辆,占比高达97.9%。
有“名”更有“实”,拿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西安,也凭借比亚迪,让当地工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据统计,比亚迪在西安累计实现产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超155%。其中,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超220%,生产整车100.8万辆,同比增长超145%,结束了西安没有千亿级企业的历史。
如今,西安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掌握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吸引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池、法士特、航天民芯、特锐德等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了海格电气、清泰科新能源、强中动力电池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进入2023年,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想要卫冕“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还是颇具压力。
对此,西安方面也有清醒的认识。据“西安发布”消息,多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表示,西安新能源汽车规模总量依然偏小,产品结构偏单一,高端车型、附加值高产品尚未布局。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产量并非衡量产业实力的唯一指标,西安在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供应链风险抵御及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西安需要从“产量第一”向“全能选手”转型。
不过,面对激烈竞争,西安正在迎难而上。在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依托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发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五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其中,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发力点。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