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常务副总裁王

王传福卸任比亚迪汽车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将转至幕后?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在5月18日进行了多项工商信息变更。最令业内关注的是,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不再担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现在这一职位已经由何志奇接任。今年以来,王传福已卸任十五家公司任职。业内纷纷猜测,王传福有可能将从幕前转到幕后。

王传福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

记者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上查到的信息显示,在此次变动中,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备案也发生相应变更,吕向阳、王平、吴经胜、夏佐全卸任公司董事,新增董事廉玉波、谢琼、周亚琳等。除此之外,该公司经营范围还新增加了餐饮服务。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王传福已卸任15家比亚迪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包括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宁波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吉林市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青海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等。

尽管今年以来比亚迪旗下多家子公司法人变更,但各公司的经营、股权结构等均未发生变化。此外,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截止目前还有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仍然是王传福。

记者联系了比亚迪汽车公关人士,但对于此次工商变更、王传福卸任原因,对方表示目前还没有官宣信息,也不予置评。

据其他媒体报道,在上个月比亚迪曾针对旗下多家法人子公司发生的法人变更一事给予回应称“除法人变更外,公司的经营、股权结构等均未发生变化”。

网络资料显示,王传福生于196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1995年创立了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目前已经在汽车全产业链完成布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公司。

何志奇接任王传福前,任常州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并在比亚迪旗下近百家销售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注册资本约13.51亿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维修;电工器材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销售等。

工匠之心 不为世迁

说起“工匠”,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身怀“绝技”、一丝不苟的优秀基层员工——这些能工巧匠或威猛强壮、或敏捷精干,以勤勉淳朴的劳动者形象深入人心。

而近年来,在实干成就梦想的新时代,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加速变革的新战场,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多知识的色彩和科技的加持,更多具备科班教育背景、拥有专业理论造诣和丰富研发经验的“新工匠”脱颖而出。

现任底盘五部产品研发二科科长的徐细亮,就是这样一名令人钦佩的研发人员。扎根天窗工厂13年来,他不止悉心钻研技术、带领团队成长,还致力于推动相关产品设计的规范化、平台化,在提升研发效率和品质工作中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于2019年被评选为比亚迪首批“银徽工匠”。

从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到独当“多面”的工匠表率,他在比亚迪的土壤中成长、蜕变……

不甘平庸 选择挑战

机械制造专业的徐细亮,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就职于一家国企和一家港资企业。为何舍弃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和“金饭碗”,义无反顾地奔赴比亚迪?徐细亮坦言,他不愿耽于安逸迷失自我,也不愿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固步自封,个性要强的他,看准了汽车行业的朝阳未来,毅然选择了更具挑战和机遇的比亚迪,于2008年4月加入了原第十六事业部天窗工厂,并坚守于此,奋斗至今。

彼时的比亚迪汽车产业,正处于积累经验、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和徐细亮并肩奋斗的同仁们,也大多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初入比亚迪,不甘平庸、渴望进步的他顿感“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果然,刚过试用期,徐细亮就接到了一项大“case”——独立负责e6车型前后雨刮器的方案设计。可真的重任在肩,他才发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同时,压力和挑战也可谓车载斗量。

面前是几乎完全陌生的汽车行业,身边是同样经验不足的同事们,头顶是分秒流逝的交付时间,他只能硬着头皮艰难起步,从数模图的逆向设计入手,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尽管有绘图方面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工作经验,但隔行如隔山,2个多月的时间里,徐细亮硬是每天伏案到深夜,才艰难地完成了数模图的绘制。

▌在实验室进行雨刮实验

摔摔打打中快速成长

数模图的绘制完成,给首次承接项目的徐细亮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甚至一度兴奋地觉得项目“完成得差不多了”。直到领导的一席话,才让他从这个美好的错觉中惊醒。

那天,徐细亮拿着一份急单前往厂长办公室签批。时任天窗工厂厂长的王平便问起他所负责的项目做得怎么样,徐细亮颇有底气地回答说:“做得差不多了。”王平又询问具体进度。徐细亮答道:“数模图已经画完了!”王平闻言笑着摇头:“还早得很呐!还要开模、做实验、做工装……哪个不是难题?”那一刻徐细亮的感觉,说如遭雷击也好,说醍醐灌顶也罢,既有对自己业务知识匮乏的惭愧,更有对工作思路的启发和领悟。十几年后,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印象深刻。

不难想象,在这个项目的后续环节中,徐细亮又多次“被虐”,也曾沮丧气馁,也曾忧心忡忡,但令他庆幸的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一个开放宽容的工作环境。每当问题出现,从工程院到项目组,没有人推卸责任或相互指责,大家总是第一时间共同探讨、分析解决。徐细亮说,正是由于比亚迪敢于给年轻人试错的机会,包容员工的成长,才让他在那段时间虽压力爆表,却也收获爆仓,“在摔摔打打中快速成长”。

▌与同事共同对门模块进行探讨

梳理规范 护航品质

此后的多年里,徐细亮先后负责包括e6、m6、s6、e6B、e6Y、SA、SC、VB、宋MAX、ST等车型在内的前后雨刮项目,在大量的工作中积累出丰富的经验,掌握了雨刮轴向及刮臂布置、玻璃参数指标制定、曲率分析、曲率梯度分析、攻角及相关分析、拱高分析、升降角分析、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分析、刮臂压力计算等行业核心技术,先后获得多项专利,由不谙研发流程的毛头小子,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并于2013年开始带领团队,担任雨刮器小组的组长。

按理说,单打独斗变成了团队作战,工作应该更轻松,可承担雨刮小组研发管理工作1年后,徐细亮却觉得越来越焦虑和疲惫。这不仅是由于在团队中要考虑、处理、协调的问题,远比一个人做项目时要多得多,肩上的责任也大得多;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组织的发展、健全,车型项目不断增多,公司、事业部和工厂对品质要求也愈加严苛。从起步期的确保产品性能到彼时的消灭每一个瑕疵,当时的天窗工厂,如过筛子一般层层“挑剔”着产品的小毛病,尤其关注不同车型中的同类型问题,以期将品质异常“连根拔起”,杜绝问题复现。

那一年,刚而立之年的徐细亮,竟在压力之下长出了大片白发。也是那一年,在品质问题的困扰下,在团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瓶颈中,在工厂厂长王平的指导下,他意识到了设计规范的重要性。为了规避各类质量问题,也让多年沉淀的研发经验得以传承,2014年下半年,工厂启动了设计规范的制定工作,其中雨刮器的设计规范就由徐细亮参与主导。

出于迫切想要解决品质问题的考量,规范的制定采用逆向思路,通过分析前期质量异常案例及其产生原因,从而限定设计相关的数据范围、使用材料等。徐细亮和同事两人,对9款雨刮器产品相关的共计67条品质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梳理,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输出了第一版雨刮器总成及零部件的设计规范。规范来源于实际案例,实用性强,为产品验证提供了详细的标准和依据,为产品品质提供可靠保障。

在设计规范的指导下,雨刮器产品的IQS得以显著改善,达到公司IQS 0.04的指标要求,新车型再出现前期同类问题的概率也大大降低,ST/SC雨刮项目获得了公司质量基金优秀奖。同时,规范让无形经验转化为有形文件而得以广泛应用,成为团队管理的有效助力,令团队整体工作更有序、更高效。

伴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多年来,在徐细亮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雨刮器设计规范也不断升版,总成规范更新8版、零部件规范更新16版。

▌查看雨刮图纸

FMEA让规范更科学

在公司一直以来大力推行FMEA、狠抓机理和预防的背景下,事业部也逐步强化“品质前置”理念,倡导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2019年,作为研发骨干,徐细亮参加了集团相关培训,大大加深了对FMEA的理解。深受启发之际,用FMEA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设计规范,他意识到此前所采用的“倒推”方法事实上不尽合理,仅能规避已发生的问题,无法防范未发生的隐患。真正科学的设计规范不应等到装车阶段才去考虑,而应回到设计阶段正向梳理。

于是,徐细亮和同事们改弦更张,运用FMEA思路,从产品功能入手,细化并逐一定义总成及零部件的各类要求。这种自上而下的规范设计不仅考虑更全面,而且逻辑性更强,也融入了工程师们珍贵的经验和知识储备。2019年7月,全新的雨刮器设计规范出炉,改善了前期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改成从DFMEA导出设计规范的思路。

将FMEA理论运用到研发工作之余,徐细亮还主动担任工厂的FMEA推行主持人,深入推广并引导全员践行品质前置理念。

不断完善化设计规范的同时,徐细亮还将标准化和平台化的思路深化到工作中。经过不懈努力,全系雨刮器产品实现“一个平台通吃”;雨刮传动系统已实现电机卡管模的通用化、安装点模块化、曲柄总成模块化、连杆设计模块化(长度变化)、大量小零件通用化,雨刮传动系统需开模零件数量减少70%以上。现阶段设计的雨刮刮臂,除了连接杆因不同车型的整车造型有变化,需对其进行单独匹配外,其他部件均为标准化部件,无需开发,模具开发套数降低62%-75%,新开发的零件也减少了83%。平台化和标准化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人力和产品成本,雨刮设计小组由原来的9人减少到3人。

▌开展FEMA培训

新挑战 新契机

2020年,随着弗迪科技的应运而生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事业部着手推行产品巴运营模式,徐细亮又被赋予了巴长的新身份。新使命的磨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已有12年研发经验的他,不断收获着更深层次的感悟。以成败论英雄的竞争市场,对包括产品性能、品质、成本、品牌影响力等在内的综合竞争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所负责的门锁、升降器等产品也先后失去市场份额。曾专注产品设计研发工作的徐细亮,痛定思痛,聚焦产品路线的重新规划,推动产品转型和技术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并成功抓住契机,一举拿下汉二代电开电吸门锁、MRH电子雨刮、汉门模块、宋门模块等产品的定点。放眼未来,他说,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就一定会有收获。

多年来,徐细亮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工作繁忙,每周仍会抽出时间来阅读力学、材料学等专业领域书籍,以保持对知识的敏感、对理论的熟稔。作为资深工程师,他对工匠精神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专业方面,具备过硬的技术专长,并不断学习以扩大知识面;为人方面,以“做靠谱的人”为原则,认真、踏实、信守承诺,并以身作则感染身边的人。

▌工作之余的阅读习惯

从选择比亚迪那天起,徐细亮就诚如他所言全身心投入工作,磨砺技能的同时,也将工程师所独有的缜密而理性的工匠精神无声传递。在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在产品迭代的激流中,在市场竞争的波涛中,徐细亮作为新时代新工匠的楷模,也将继续沿着这条坎坷而遍布芝兰的道路,追寻更好的自己,诠释更有力量的工匠精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常务副总裁王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