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2017款比亚迪宋

云轨之下|探秘比亚迪在巴西的故事

在巴西巴伊亚州,一条云轨即将跨海连接萨尔瓦多市和西莫兹费尔霍市圣约翰岛。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在巴西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比亚迪即将在此地修建的首条海外云轨线的整体设计方案,正式获得州政府的批准。

这是全球第一条跨海而建的云轨线,途径萨尔瓦多市中心区和沿海地带,以及萨尔瓦多市与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山地地带。

同时,这也是比亚迪在海外第一条动工的云轨线。一期工程的开工许可已于2019年12月10日颁发,随后两周,二期工程合同顺利签约,整体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年初正式开工。

从2018年5月,比亚迪中标巴西巴伊亚州萨尔瓦多市的轨道交通改造项目,到如今,比亚迪云轨即将在巴西“踏上云端”。云轨之下一路走来,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的开拓,有着很多值得分享的故事。

01 比亚迪云轨是什么?

在了解比亚迪在巴西故事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比亚迪的云轨,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因而能获得如此大的青睐。

作为全球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把电动汽车的技术优势延伸到了轨道交通产业。凭借在汽车、电子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先后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高强度测试和反复验证,实现100%自主研发,掌握了云轨、云巴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可以独立完成整车、轨道、车站及信号通信系统等各项建设。

2016年10月,比亚迪组建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成功打造的跨座式单轨——云轨在深圳举行全球首发仪式,正式宣告进军万亿级轨道交通领域。

比亚迪云轨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不过很多人会误把云轨与轻轨混淆。

事实上,虽然云轨和地铁长得很像,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地铁、高铁是大运量的交通系统,云轨是中运量,更适合中型城市及大型城市的郊区,与现有公共交通系统结合,打造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另外,云轨属于中运量的轨道交通,综合优势非常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这六大优势:一、造价低,建设周期短;二、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具有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三、噪音低,可从城市建筑群中穿过;四、桥梁通透,独立路权,景观性好,能很好适应城市生态环境;五、编组灵活,运能为1-3万人/小时(单向);六、最高时速可达80km/h或120km/h(不同车型最高时速不同)。

同时,云轨可以广泛用于大中城市的骨干线和超大型城市的加密线、商务区、游览区等线路。

自推出以来,比亚迪云轨就获得了强烈的市场响应,在国内,银川花博园段云轨线路已经通车运行;在海外,除了巴西与菲律宾市场,比亚迪还与摩洛哥、埃及、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推广云轨达成了合作。

02 萨尔瓦多需要比亚迪云轨

这次比亚迪之所以能够拿下巴西萨尔瓦多项目,还与萨尔瓦多这座城市自身的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

萨尔瓦多是一座有着鲜明特点的城市,位于大西洋畔的一个半岛上,是一座巴西东北部的海滨城市,始建于1549年,在1763年之前,一直是巴西首都的所在地,也是巴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这座古城则是巴西的第四大城市,人口大约有380万。

萨尔瓦多除了有精美的教堂、别具特色的奥龙多鼓、街头的巴西柔术等传统古城的特点外,也有着现代化的立交桥、高楼与商场的大都市风景。

总之,萨尔瓦多是一座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集古老与现代化于一身的城市。

不过,这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也未能躲过大城市的两大“顽疾”,与全球所有的大城市一样,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问题。

于是,在2018年5月,巴伊亚州政府于向全球公开招标,提出在萨尔瓦多建设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以打造城市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由于萨尔瓦多的地形、地貌非常特殊,三面环海,中间为山地,形成中心高四周低的地势,对于传统的轨道交通而言,建设起来难度系数非常之高。

再加上古城的特殊性,这样一条轨道交通线注定与普通城轨有所不同——既要保障民生,便利老百姓的通勤出行,又要起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地形、社区形态、拆迁成本、后期运量增加等多种因素。

另外,用于该线路的轨道交通产品,要符合多项“极为严苛”的技术指标,比如,要有极小的转弯半径、超强的爬坡能力、运能适中且能灵活调整等。

最终比亚迪云轨凭借其出色的综合优势,成功中标该项目。

该项目招标小组之所以会选择比亚迪云轨,则是由于他们认为比亚迪云轨对地形适应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且编组灵活,还有非常符合规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因而最适合萨尔瓦多。

另外,云轨将架设在旧铁路线之上在空中运行,不占用道路面积,且视野极佳,老铁路线则可修建自行车道和海边休闲步道,完全契合萨尔瓦多打造“沿海旅游走廊”的发展规划,这也是比亚迪云轨最终能够中标的原因之一。

该条云轨线全长 23.28km,一期为19.2km,二期为4.08km,共设26站。整体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日均客流量预计为18.5万~22万人次。将与萨尔瓦多现有的地铁线相连,整合到一起形成更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

再加上巴西云轨项目跨海修建,未来云轨建成后,或将成为萨尔瓦多新的网红打卡地,游客可以踏上云轨去看海。

这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也可以发展当地旅游,因而这条云轨线也被认为将成为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一大创举。

由此可以看出,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选择建设“轨道上的城市”而不是“车轮上的城市”,比亚迪云轨实际上是对“怎么建”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这也标志着中国企业不仅向海外输出产品,更输出技术和标准,中国制造正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同时,对于比亚迪而言,这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投入多年心血的比亚迪云轨,再次实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云轨在巴西的突破,也为比亚迪云轨在整个美洲市场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03 比亚迪敲开了巴西市场的大门

从2018年5月中标,到如今项目即将开工,比亚迪云轨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这些年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的积淀。

近些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号召,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走出去”,去海外探索新市场。比亚迪也逐渐加快了出海步伐,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取得显著成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行业标杆。

众所周知,巴西是一个热爱环保的国家,有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丛林,差不多80%以上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有特别苛严的环保法律。

巴西有着全球巴士第二大市场,当地政府也非常看好电动大巴的未来。作为全球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对国际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早在2010年,就看到了巴西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开始考虑是否要进入巴西市场。

不过,等到2012年,比亚迪进入巴西之后,刚好赶上了巴西经济从高峰到低谷的阶段。复杂的市场环境,再加上多变的政治环境,对比亚迪而言,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磨练。

俗话说,祸兮福所倚,看似最坏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当时被安排到巴西开拓市场的李铁(现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通过分析当时的市场环境,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巴西市场有它的复杂性,但这是一个相对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有着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也是一个非常能锻炼人的市场,若能做精巴西市场,再去其他国家,遇到的挑战就会相对小一些。

因此,在巴西经济不太景气这段时间,比亚迪选择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走稳妥的路,不拍脑袋搞大冒险,非常注意防范风险。

并且利用这段时间,比亚迪做了大量铺垫工作:了解巴西的法律法规、汇率、劳工政策、物流等,建立自己的网络,设计自己的产品规划。

同时,为了消除客户对中国电动大巴的各种质疑,比亚迪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从中国带着大巴,在巴西从南到北的一些主要城市做测试和路演,以此来向客户证明比亚迪电动大巴的技术实力。

经过一系列不懈的努力,比亚迪电动大巴终于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任,敲开了巴西市场的大门。

04 比亚迪在巴西成长记

打开了市场的大门,接下来就需要抓住市场机遇,快速成长起来。

2015年年初,比亚迪在巴西的第一个工厂位于坎皮纳斯市才开业,主要用于电动大巴生产、试产车型研发。

2017年4月,比亚迪在坎皮纳斯市建成了太阳能电池工厂,该工厂是比亚迪在巴西的第二个工厂,工厂年产能200兆瓦。

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发展,比亚迪在巴西迅速崛起。如今在巴西市场,比亚迪的业务范围已涵盖新能源车的生产和销售、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轨道项目的整体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巴西的先锋。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之所以在巴西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与其本地化策略、满足高门槛下的客户需求、跨文化管理的融合之道等,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值得其他企业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众所周知,巴西是全球贸易保护比较厉害的国家,对商品进口设置了很多门槛,进口税设置得非常高。为吸引投资,一方面设置贸易保护,另一方面,当地银行对本地企业会有非常好的利率优惠,可以提供长期贷款。这对本地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对进口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对此,李铁表示:“设置的门槛高,换个角度看,对我们来讲其实也是好处,门槛高了,等我们把它摸清楚了,等别人再进入,同样也要花很多时间来跨过这个门槛。如果我们进入了高门槛,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保护。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决定,在巴西的产品还是要本地化。”

比亚迪用了大量时间,充分了解了当地的市场情况,政策、法规、供应商体系、销售体系等,摸清了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弱点,研究如何通过本地化去打开市场。

最终比亚迪选择与当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亚迪生产底盘,当地企业生产车身,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生产整车的时间,还有助于迅速打开当地市场。

比亚迪掌握着核心的底盘技术,而当地企业有着比较好的售后维护和服务,采取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能够满足高门槛下的客户需求。

在国外经营,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信誉环境、政治环境……都比在中国复杂很多。李铁认为,中国企业到国外开公司碰到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否在当地发展得好,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很好的理解当地的文化,能够认同、适应当地的文化。如果不去融合文化间的差异,就很难在当地取得长足地发展。

目前,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员工中,有95%左右都是当地招聘。在当地开展业务,李铁认为,要采用巴西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员工,多些柔性,尊重当地的文化,不能生搬硬套中国的方式。

比如,巴西员工非常注重家庭。对他们来说,如果要离家一个月,就算再好的工作也不愿意做。他们看到中国员工有时离家半年在国外打工,就非常同情。

“有很多巴西员工,我们想派到中国出差,超过一个月以上,就很难接受。这就是文化间的差异,不能觉得他们矫情,要理解他们的文化,不然就会造成冲突。”李铁说。

从输入电动巴士,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实力扭转了当地人对中国品牌的刻板印象,也在当地民众口中赢得了好的口碑,这都为后来云轨的进入,做到了很好的铺垫。

05 总结

不可否认,出海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也给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旦萨尔瓦多云轨项目落地,将会带动当地配套原材料及机电设备发展。

从萨尔瓦多云轨项目,我们亦可看到比亚迪已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只有走出去,放到国际大市场上充分去竞争,才能真正提高竞争力。如果不走出去,永远就只能是一个中国公司。

这是一个智能交通的时代,比亚迪云轨让城市有了一道新的风景线。(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张敏)

比国内售价贵一倍,比亚迪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导读:此番将上市的比亚迪三款车型,售价均比在中国市场高出一倍。不仅如此,价格还高于BBA等欧洲一线豪华品牌的同级燃油车。

(文/潘昱辰 编辑/周远方)刚刚宣布登陆日本市场两个月后,比亚迪又宣布全面进军欧洲,将三款国内热销车型推向汽车的发源地。

9月28日,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线上发布会,正式向欧洲推出汉、唐及ATTO3(元PLUS)三款车型。它们将于10月在法国巴黎车展亮相并正式上市,并开启欧洲多国交付,包括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

比亚迪全面进军欧洲 图片来源:比亚迪

而就在两个月前,比亚迪与欧洲头部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达成合作,为瑞典和德国提供新能源乘用车,计划在年底前完成上市销售。

与此同时,比亚迪还将官网www.byd.com变更为www.bydglobal.com,进一步表明了公司进军全球市场的决心。

价格比肩“BBA”,为何仍有竞争力?

就比亚迪乘用车而言,这并非其第一次进入欧洲市场。

早在2021年,比亚迪就与北欧国家挪威当地经销商达成合作,向挪威出口销售唐。尽管唐在当地售价为59.99万克朗(约合人民币41.8万元),比国内贵出13万元左右,但去年唐在挪威的上牌量仍超过1000辆。

此番即将上市的比亚迪三款车型中,ATTO3在德国的预售价格为3.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汉和唐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均比在中国市场高出一倍。不仅如此,三款车型的售价还高于奔驰GLC、E级等欧洲一线豪华品牌的同级燃油车。

比亚迪在欧洲上市的汉、唐和ATTO3 图片来源:比亚迪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比亚迪车型在欧洲的售价显著高于国内,主要在于成本原因。除了运费、关税因素外,中国车型还需针对欧洲当地法规及市场需求的调整,无形中抬高了整车成本。

但即便如此,中国电动车相较同级欧洲电动车,如EQC、EQE等仍然具有价格优势。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电动车与同级燃油车的价格差平均在50%左右,而中国电动车平均价格只比燃油车高20%。

除整体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外,中国企业对于动力电池供应链的控制,也带来成本优势。目前全球份额前十的电池制造商中,有六家是中国企业,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超过30%。排名第二的,正是作为电池供应商的比亚迪。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在新能源车领域,由于中国企业在研发上起步较早,自我迭代效率高,凭借当前产品、技术实力领先,有望对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实现突破。

相较其他传统品牌和新势力,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在于新能源领域的多年积淀。除多年电动化布局自主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和IGBT等核心技术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规划布局,以及市占率同样名列前茅。

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达73万辆,其中八成以上为新能源车,同比增长超过200%。而就在今年4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停售燃油车,在全球量产燃油车的车企中尚属首次。

今年1-8月,比亚迪销量接近100万辆,反超特斯拉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凭借汉、唐等旗车型的热销,国内平均售价更是超过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

除产品力及品牌力的稳定上升外,早在1998年,比亚迪便在荷兰成立欧洲总部,并与各地经销商进行接触。而在商用车领域,比亚迪电动大巴自2015年进入英国市场以来,逐年进占法、德、匈、西、芬等多个欧洲多个国家销售。2017年,比亚迪还在匈牙利建立了欧洲的第一座电动大巴工厂。

王传福曾透露,目前比亚迪已占英国电动大巴市场一半以上份额,在首都伦敦的占比则达到九成。

比亚迪大巴在英国市场 图片来源:比亚迪

此外历经24年,比亚迪在欧洲业务已扩展到太阳能、储能、卡车和叉车等领域,遍及欧洲20多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全球第一销量和商用车带来的影响力,都为比亚迪进一步出海扩张提供了基石。今年6月,比亚迪在诸多利好因素影响下,市值首度突破1万亿元。

在欧洲面临大量中国同行竞争

不过在电动大巴市场“独孤求败”的比亚迪,其乘用车在欧洲,却面临近年大量涌入的中国同行竞争。

据欧洲咨询机构Inovev统计,2020年之前,中国汽车在欧洲的注册量仅为1万辆左右,然而在2021年却暴涨至8万辆;仅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在欧洲的注册量达到7.5万辆。Inovev由此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制造汽车销量可达到15万辆。

另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计算,2021年国产汽车在欧洲注册占比达14.7%,已是欧洲电动车的第二大来源地,仅次于德国。

与比亚迪类似的是,无论是传统的上汽MG、五菱、一汽红旗、东风岚图、北汽极狐,还是新势力的蔚来、小鹏、爱驰等,多数中国新能源车企都将挪威作为登陆欧洲市场的跳板。

挪威是全欧电动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自2009年起,挪威推出包括减免登记税、进口关税、停车费、购置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品牌车型众多的中国车企构成巨大利好。今年1-7月,中国电动车在挪威的注册量近5800辆,同比增长204%。

在挪威的基础上,中国电动车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市场渗透。特别是在疫情爆发后,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相较之下,中国因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低,汽车品牌受芯片等供应链影响较小,为其打开更多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

中国汽车品牌集中抢滩欧洲,也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压力。相较年销量仅有数百辆的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传统车企背靠更充足的现金流和供应链优势,在布局速度和市场占有方面更胜一筹。

在欧洲,上汽名爵(MG)是布局最早的中国汽车品牌。早在2019年,MG便将首批EZS车型发往英国市场。

MG本为英国汽车品牌,深得已故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喜爱。母公司罗孚集团破产后,MG先为中国南汽集团所收购,后一同并入上汽集团。而上汽也借助MG在英国和欧洲的影响力,将其作为进入英国的桥头堡。

在先发优势的影响下,MG近三年销量增长迅速,2019年MG在欧全年尚不足2000辆,仅仅一年便增长至2.6万辆。今年上半年,MG在欧洲销量已超过4.5万辆。

今年7月,上汽首批1000辆MG MULAN(海外版名为MG4 ELECTRIC)从上海海通码头出发,远渡重洋发往欧洲,计划于第四季度抵达欧洲销售。上汽表示,该车型是首个基于“上汽星云”纯电平台打造的“全球车”,预计在新车的助力下,今年全年欧洲有望成为MG下一个10万辆级市场。

今年7月,MG MULAN发往欧洲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

而在渠道方面,MG的品牌销售网点已从2020年的65家,快速扩张到超过400家。

除MG 4 ELECTRIC外,据德国《商报》报道,未来一年内,欧洲还将陆续有蔚来ET7、欧拉好猫、极氪001等多款中国新车上市,覆盖大小轿车、SUV、跨界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相较先发品牌,比亚迪乘用车在欧洲的品牌认知及渠道层面都缺乏优势,且不具备国内自给自足的供应链。目前,比亚迪在国内尚且存在产能不足的困境,更暂无在欧洲建设乘用车整车厂或者电池厂的规划。未来除拓展销售渠道外,将以何种形式经营欧洲市场,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不过,相较两月前进入同为发达国家市场的日本,欧洲地域更为广袤,市场规模也更大。2021年,尽管欧洲因新冠疫情和供应链危机创下1990年以来最低销量纪录,但依然达到1200万辆左右,远超日本同期的450万辆。与象征意义较大的日本市场相比,布局欧洲市场的实际影响更甚。这对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车而言都是一场硬仗。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图片来源:比亚迪

东风岚图CEO卢放在首批汽车出口时曾表示,中国品牌出海不仅是商业上意义上的,更是设计研发生产标准上的,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智造的展现。在新能源车的带动下,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今年仅上半年即超过120万辆,反超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因而在中国新能源车整体加速腾飞的背景下,作为国内市场“绩优生”的比亚迪,理应在海外取得更大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在线上发布会上,比亚迪再度打出了“为地球降温1℃”的品牌倡议。这对正因北溪管道爆炸泄露而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来说,真可谓五味杂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 | 加速布局非洲市场,比亚迪汉EV/唐EV/元PLUS登陆摩洛哥

汽车日报 刘艺伟

[ 行业] 比亚迪正加速布局非洲市场。近日,比亚迪面向摩洛哥市场正式推出三款新车型,分别是汉EV、唐EV和元PLUS(海外命名为BYD ATTO 3),同时公布了官方售价。

比亚迪摩洛哥品牌发布会

去年11月,比亚迪宣布与摩洛哥经销商集团Hakam Family Group旗下的Auto Nejma达成合作,为摩洛哥提供新能源乘用车。Auto Nejma首席执行官Adil Bennani透露,接下来,比亚迪将与Auto Nejma共同打造本地化的销售和服务体系。

比亚迪早在2017年就进入摩洛哥

实际上,比亚迪早在2017年就进入摩洛哥,并与当地政府签署了比亚迪-摩洛哥电动公交系统谅解备忘录,涵盖云轨、电动乘用车、电动公交及卡车、电池组装等业务。而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进入摩洛哥市场,也是对此前签署的合作进一步落地。

BYD ATTO 3

聚焦非洲市场,比亚迪除了在摩洛哥推出新款车型之外,今年6月,其还面向南非市场推出元PLUS,以完善比亚迪南非乘用车市场新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比亚迪乘用车已经进入中东、中亚、非洲、澳洲等市场,包括非洲毛里求斯、摩洛哥、南非,中东以色列、约旦、阿联酋,中亚乌兹别克斯坦,澳洲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地。

截止今年6月,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460万辆。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

王传福认为中国汽车品牌正迎来三大发展机会

今年早些时候,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中国汽车品牌正迎来三大发展机会,其中之一便是‘汽车出口’”。他认为,国内车市高度竞争,而国外竞争并不充分,去国外会发现没有对手或者对手很少。在中国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到国外提价20%依旧拥有竞争力。

王传福还指出,短期应主攻本土没有汽车品牌的国家,而非美、韩、德、日、法等汽车强国。进入的方式应在当地建设整车四大工艺(冲压、涂装、焊接、总装)的制造厂,通过货柜把零件运到当地,这样可以降低运费和关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2017款比亚迪宋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