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plm

比亚迪电子工厂参观,带你了解手机制造背后的故事

各种色彩和工艺的手机后壳

随着手机的外观设计被厂家越来越看重,各种金属的工艺变化、玻璃镀膜纹理以及颜色的改进,现在的手机产品的外观不再是一个“能用”的标准,而是结合了美观、手感、坚固、信号等多方面考虑之后的设计。以前不久刚推出的三星S10+为例,它的金属中框及陶瓷后壳以及陶瓷后壳的上色工序,都涉及了很多的技术。

前不久比亚迪电子在深圳举行了媒体开放日活动,历来“神秘”的电子工厂揭开面纱。这也使得手机中框、后盖的制造工艺、各种技术第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目前,比亚迪电子合作伙伴阵容里包括三星、苹果、Google等品牌,而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的安卓手机品牌,比亚迪电子都是供应商之一。

从塑料到金属,手机所用材料走出了“石器时代”

手机后盖材质的变化

自1983年手机正式商用以来,手机行业不断发展,带动手机材质与工艺的更新迭代。而手机后壳的变迁也可以主要划分为:塑料后壳时代→金属后壳时代→3D玻璃/陶瓷后壳时代。与几乎所有3C产品的起点一样,手机后壳用的材料一开始也是塑料。进入3G/4G时代后,手机厂商也在寻找一种更为结实、密度更高、颜色和手感更好的材料。

金属就走入了手机厂商的视线,但是金属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金属对信号具有屏蔽性和阻断性,因此手机无论是中框亦或是后盖,采用大量金属材质包裹就会出现信号问题。为此,在2011年,比亚迪电子推出PMH纳米注塑技术。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PMH纳米注塑技术的目标是实现金属与塑料的无缝结合,业内称为“锤不掉的金属塑料完美结合”。简单来讲,该技术就是通过在手机中框或者后盖中渗入塑料材质使其和金属融为一体,通过在金属上留下隐形“开孔”,避免金属材质的手机外壳对信号的干扰,这才使得手机部件能够大量采用金属材料。随后的2013年,这一技术在The New HTC One上首次应用,这也是全球第一款金属后壳的手机。

随后,PMH纳米注塑技术被包括三星、vivo在内的几乎所有主流终端手机品牌广泛采用。目前,该技术也已经可以满足更高级别的要求,比如它的防水效果可达8级,这个8级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应用PMH纳米注塑技术的手机结构件在水下2米,持续30分钟可不漏水。

信号、美观的极致追求,玻璃/陶瓷加入手机制造“全家桶”

美观、信号等方面,促进了玻璃等材质的应用

后4G时代,比亚迪电子已经开始向众多主流终端手机品牌的高端机型提供兼具轻薄、耐刮伤等特点的玻璃材质。而玻璃/陶瓷开始受追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5G具有6赫兹以上的高频频段,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干扰,再加上无线充电功能,这些需要玻璃/陶瓷才能更好地实现。

因此,玻璃/陶瓷已经成为后壳材料的主流选择,从2018年开始,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厂商的旗舰机型都开始使用玻璃/陶瓷后盖。而在玻璃/陶瓷成为后盖主流的材质之后,我们也看到了加工难度的提升和工艺的变化,因为这类材质的特性与金属完全不同,将它加工成为手感外观更好的产品就需要做大量的3D热弯。

一块玻璃后盖从热弯到成型需要经历多道工序,为此,比亚迪电子研发了3D玻璃热弯机、石墨模具、贴合机等机器。另外,随着对于玻璃材质后盖的需求量提升,工厂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招商证券(香港)发布的研报指出,比亚迪电子有望在2019年实现3D玻璃外壳的收入和产能同时增长,总产能也将达到80万片/日(2019年总产能超过2亿片)。

玻璃3D热弯车间

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注意到,比亚迪电子工厂的3D玻璃热弯设备,可以实现包括全自动上下料,清洁模具、料片,智能监控等20余项自动化工序,在整个制造车间内,工人数量很少。

手机后壳在经过热弯工艺后,还需要一次“贴膜”才能形成最终的颜色和反光纹理,简单来说就是将不同色彩的膜片与玻璃后盖进行贴合,近两年开始走红的“渐变色”就是它的产物。同样在参观中我们也看到了手机的“贴膜”车间,这个环节对于精度和无尘化操作的要求较高,不过颜色、工艺、配方的信息都是各大厂商机密。

从大哥大的纯黑色塑料,发展到今年五颜六色的玻璃/陶瓷后盖以及坚固的金属中框,比亚迪电子展示了一部手机“变美”的过程, 2018年,比亚迪电子金属结构件出货量约2亿件,约占全球安卓金属手机总出货量的1/3。未来手机在外观形态上的变化,比如穿戴手机和折叠屏手机,同样也需要配合机身材料的创新。(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邓剑云,编辑/项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隐形巨头”比亚迪电子:代工苹果三星 5至10年冲击3000亿

本文来自时代财经APP,记者|罗燕珊。

深圳坪山紧邻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这里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包括比亚迪的深圳坪山总部,那里有一条七公里长的道路取名比亚迪路。但不为外界熟知的是,在大亚湾开发区,比亚迪还有一片厂区,从事着IT电子制造,那里距离坪山总部只有17公里车程。

4月初,比亚迪电子一反往常低调作风,向媒体开放参观位于惠州大亚湾的部分车间。比亚迪电子试图通过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展示其在研发和智能制造上的实力,以摆脱外界对其“传统代工厂”的刻板印象。

比亚迪电子在2007年从比亚迪分拆出来,随后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手机部件与模组制造与销售、电子产品组装服务等,其控股股东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65.76%。比亚迪股份过去五年财报显示,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疲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5G即将商用的背景下,比亚迪电子正加快其业务转型升级,将业务拓展成三大板块--手机和笔电、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并寄望在未来5-10年各业务板块突破千亿规模,即比亚迪电子整体规模将冲击三千亿目标。

走向“熄灯车间”

惠州比亚迪第一事业部是比亚迪电子旗下重要的手机外壳及零部件制造加工的生产基地,拥有金属工厂、精密CNC加工中心、3D玻璃车间以及模具车间等。目前,其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金属中框、金属外壳、玻璃机壳和陶瓷、塑胶等一系列手机结构件。

2018年比亚迪电子的金属结构件出货量约2亿件,约占全球安卓金属手机总出货量的1/3。

手机金属机身制造工序包含30多道,主要有CNC—PMH注塑—CNC—打磨—抛光—喷砂—阳极氧化(表面处理)—镭雕—组装等。

时代财经在参观CNC加工(计算技数控机械精密加工,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对金属件进行机械加工)车间时了解到,目前一个车间配有2500台CNC数控机台,755组机械手,每天可以加工10万片手机金属器件,并且车间联网率超过90%。而整个比亚迪电子工厂拥有3万台这样的高精度CNC数控机台。

“在金属CNC领域,比亚迪电子的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表示,到今年年底,手机的整机组装能力可以达到年产1亿台。

在走访第一事业部数个生产车间的过程中,时代财经留意到车间内很少见到工作人员的身影,每个生产单元的设备自动化运作,机械手有序平稳将零部件放到对应位置,让这些零部件在错综复杂的传输线上完成加工处理,当物料不足或出现其它故障时,信息会在联网系统内自动通传。除此之外,车间内还能看到无人驾驶的自动化小车(AGV小车)在承担着运输工作。

比亚迪电子无人化物流系统小车

目前比亚迪电子车间已具备产线全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和全流程信息化能力。下一个阶段是依托云端、联网和大数据打造“智慧工厂”,预计在2021年可诞生“熄灯车间”。

“自动化”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比亚迪电子第一事业部总经理江向荣指出,2015年比亚迪电子的产值为200多亿,2018年是400多亿,在产值增加的同时,员工数量并没有增加,这是“自动化”最直观的体现。江向荣向时代财经表示,比亚迪电子每年在自动化上的投入基本保证有5亿元。

幕后参与者

在金属结构件30多道工序中,技术门槛较高的是注塑环节。依托于1995年开始研发的电池外壳封装技术,比亚迪电子在2011年研发出PMH技术(纳米注塑技术),该技术可以说是比亚迪后来能拿下众多手机金属结构件订单的“杀手锏”。

2015年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6,是苹果手机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首次尝试,粗壮的三段式白色“注塑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不太和谐的外观频被诟病,但这背后反映了手机厂商追求机身一体化的审美却碍于技术限制所作的妥协。由于金属材质会屏蔽天线信号,因此可行解决方案是用塑料填充金属壳部分区域,从而保证无线网络的信号不被屏蔽,但这避免不了塑料条在全金属机壳上的突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iPhone并不是最早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智能手机,最早的尝试来自于曾经的安卓机皇HTC。其2013年发布的The New HTC One是全球第一款采用金属后壳的手机,而这款手机后壳的制作正是应用了比亚迪电子的PMH技术解决了金属机身屏蔽信号的问题。

图:iPhone6和The New HTC One

金属与塑料本身无粘结能力,因此需要对这两种基材进行数十道工序加工,找出合适的材质进行改性之余,也要找到最佳的注塑参数组合,使金属和塑料完美结合,注塑前对金属件的蚀刻步骤也要掌握好“纳米级微孔”的数量和间距,这当中对技术要求的严苛性非常高。

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手机机壳上的“天线注塑条”已被逐渐淡化,但在金属中框的设计中依然有着需求。长期以来,比亚迪电子授权全球多家公司使用PMH纳米注塑技术,并向其收取专利费用。

目前,比亚迪电子金属结构件一年出货量超过2亿件,占比整个安卓金属智能手机市场约三分之一。

除了提供技术工艺,早在2012年,比亚迪就开始为苹果公司代工生产手机,随后,又拿到了三星、华为、OV等手机厂商的订单。即使三星在国内的智能手机遭遇了滑铁卢,但是其仍然是比亚迪电子的最大客户之一。并且,如今比亚迪也开始为小米代工生产小米9。

5G前夕的准备

近两年,手机厂商的高端旗舰机型在后壳材料上开始更多地选择3D玻璃或陶瓷等新材料,金属后壳则广泛应用在中低端产品,除了有无线充电等附加功能的考虑,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通信信号。随着5G到来,更多的玻璃或陶瓷材料将被应用在手机产品上。

调研机构IHS Markit分析师李怀斌向时代财经指出,“金属机壳向玻璃或者陶瓷机身切换主要是因为信号需要,尤其到4G+和5G阶段以后,对于信号的要求更高,金属对信号有影响,所以玻璃机身整体上趋势比较明朗,低端规格可能用PMMA材质替代,相对成本更低,高端会差异化用陶瓷材料,相对质感会更好一些,但成本高。”

在新材料的布局上,比亚迪电子也在持续探索,包括低介电常数PMH塑料、3D玻璃、陶瓷等。其中,在3D玻璃生产方面,比亚迪电子已经处于产业第一阵营,2018年产能为1亿件,预计2019年总产能(包括汕头和惠州工厂在内)将达到800k/日,全年实现2亿件的产能。

比亚迪电子管理层预计,金属外壳(占收入35%,目前中框/后盖分别占比70%/30%)将在2019年保持稳定增长。

除了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比亚迪电子的业务板块正从原来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业务”一大业务,扩展到智能手机/笔记本+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三大业务板块。

“比亚迪的优势一直在金属机身的加工,所以当趋势切换为玻璃机身后,智能机只有铝合金中框可以用,而智能机需求是下降的,所以产品线延伸也很合理。”李怀斌进一步表示,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低,物联网和汽车行业毛利率相对更高一些。“

在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方面,比亚迪电子2018年录得43.4亿元的营收,在整体业务占比接近11%,主要涉及智能家居、游戏及物联网领域。汽车智能系统业务方面则录得收入11.9亿元,比亚迪电子预计2019年车载电子/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翻倍。

对于今年话题性很高的折叠屏手机,江向荣向时代财经透露,比亚迪电子也有参与其中,主要工作是在结构件的折叠处增大强度,使其能经受10万次折叠。

虽然对未来有所布局,但比亚迪电子仍需面临”5G黎明前的黑暗“,机构普遍预测5G换机潮仍需一年以上。

比亚迪电子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10亿港元,同比增长5.86%,连续六年保持增长,但其归母净利润为21.9亿元,同比下滑15.33%,这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金属部件利润下滑影响。同时,新业务也要求持续研发投入。对于今年的利润表现,江向荣表示预计仍会在二十多亿元。

低估值的烦恼

截止发稿,比亚迪电子的市盈率为10.69倍,总市值约266亿港元,2018年营收410亿港元。不过,比亚迪电子高层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对于比亚迪电子的市盈率和估值低于其应有的水平,这影响着比亚迪电子潜在客户的选择。

有分析指出,比亚迪电子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是按照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代工厂“而定,但其实际业务覆盖范围广泛,对标公司较少,如果将比亚迪电子的相关主营拆分为”研发+组装“、”金属“、”玻璃“、”塑胶“等板块分别进行对标,其市值将是现在的两倍多。

王念强表示,未来5-10年,比亚迪三大业务领域(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均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这几个产业未来都很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几万亿的市场容量,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智能系统也是刚刚起步,汽车电动化之后就是智能化,市场需要一个移动的智能平台。由于一个小小的手机,全球已经诞生了那么多伟大的公司。可想而知,到智能汽车时代,整个场景的市场将会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电子举办开放日并宣布新目标的第二天,其股价迎来8.13%的上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plm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