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秦电池冷却液多少公里换一次

【电池技术】比亚迪DM-i刀片直冷电池包系统设计

1

冬至长刀、短刀电池

方形、软包、圆柱是目前动力电池三种主要形式;在三种不同形态的锂电池中,圆柱电池仅使用卷绕工艺,软包工艺仅使用叠片工艺,方形电池既可以使用卷绕也可以使用叠片工艺。目前,全球头部电池企业未来产品规划逐渐向叠片电池切换。

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中,六家(LGES、比亚迪、SKon、中创新航、远景动力和孚能科技)布局叠片路线。

而刀片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似刀非刀,长刀短刀,和两C-PK在动力电池之巅;

2

直冷的选择理由及未来

比亚迪dmi和E3.0平台的海豚要用冷媒直冷,归纳下目前在应用冷媒直冷的主机厂和车型:

1.1 BMW插电混动车型,包括X1,X3,3系和5系等插电混动;

1.2Jeep指南者和大指挥官的插电混动;

1.3 BMW mini和countryman插电混动;

1.4BYD全系dmi车型,包括秦dmi,宋dmi等;

1.5 BYD E3.0平台的首款车型海豚;

1.6BMW i3。

2. 应用冷媒直冷技术的初衷和出发点

因为电池如果需要大倍率充放电需要高效冷却,或考虑到液体泄漏造成的风险等等因素,小编归纳以下直冷技术的好处:

-->冷却速度快,冷媒蒸发温度低,少了chiller的液冷转换;

-->冷却效率高和能耗低,少了chiller冷冻液和冷媒的交互;

-->安全性高,不会像液冷造成短路;

-->能够降低整车重量,节省一部分零件和冷冻液的重量;

-->降低成本,节省一部分零件。

3. 应用冷媒直冷的难点

冷媒属于两相流体,直冷开发难度比液冷大,主要在冷板设计和策略控制上。加上仿真手段、测试手段、密封手段的缺失;

4. 应用冷媒直冷技术能节省的成本

通过对比直冷和液冷的热管理架构,可以发现直冷系统可以去掉电池侧水泵(200元),电池侧副水壶(40元),电池chiller(300元,含EXV和PT传感器),还有一些水管。考虑到铝管比塑料管贵一些,这样大致算下来,单车可以节省500多元。

不但价格降低了,关键整车重量也降低了(起码冷冻液比冷媒重很多),降低7Kg重量应该不成问题。

3

DM-i的软刀电池

比亚迪DM-i采用的是“软刀”电芯,即多个裸电芯串联在一个方形铝壳内,这样便于提高整包的电压。DM-i的这个软刀电池采用的是8串的方案,整个电芯的额定电压为25.6V,带电量约1.22kWh。


比压迪目前的刀片系列电池主要分为长刀、短刀、软刀、方刀,仅有软刀电池是采用这种裸电芯成组的思路,本质上,公众号动力电池BMS,一个软刀电芯就相当于一个小的模组。所以,我们看到软刀电芯是有自己独立的高低压接口的。

软刀有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漏液,由于它是由多个裸电芯串联,存在有多个连接点,使得它有较高频率的电解液泄漏问题,去年比亚迪有较多的整车安全事故很大部分来自于此。

2. 基本参数与整体布局

这里分析的是V67型产品的DM-i电池包,额定容量是47.7Ah,额定电压是384V。

DM-i的外表面布置有一层保温措施,这个保温层与冷板构成一个上盖组件。

PS:粗糙的直觉,这只是一个样件,作为热管理供应商送样的某个报废电池包样件。保温棉的外观实在和BYD外观大相径庭;但是整个保温思路,是对的。

下箱体则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电芯成组区,共计15个软刀电芯沿电池包的轴向进行布置,另一个区域则是高低压控制区,即配电箱和BMS。在电芯与冷板之间布置有导热胶和加热膜。

整个电池系统的平面布置和Z向构造如下图:

3. 直冷与自加热

BYD在DM-i系列车型中,大规模的上了直冷技术,关于直冷冷板的设计,在量产的车型中我看到过两个方案,如下图所示,流道的不同,意味对冷却效率有所不同。根据比亚迪的宣称,直冷相对于液冷少了一级热交换,使得系统的换热效率提高20%。

对于加热,比亚迪这里没有走直热这个冷却同一通道,也没有利用热泵或是利用发动机的余热,而是首次采用了电芯脉冲自加热技术。

根据比亚迪的描述,这个脉冲自加热原理是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电池高频自放电,让单片电池内部生热,这样加热电池组,电池组的平均温度会更好,加热效率比传统液热高10%。

得益于软包刀片的结构形态优势,DM-i能够将整个系统的空间利用率达到65%,这使它能够更好地利用既有空间;不过,就像前文所述,软刀在自身内部的成组有较为大的失效问题,基于软刀的方案未来如何走,还说不好。

4

BYD刀片相关专利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即长电芯方案(主要指方形铝壳),是一种通过增大电芯的长度(最大长度与电池包宽度相当),将电芯扁长化设计,来进一步改进电池包集成效率的技术。它不是某一个特定尺寸的电芯,而是基于不同需求可形成不同尺寸的一系列电芯,具体形状如下:

正负极在两端,两端(或一端)都有防爆阀,有点软包两端出极耳+方形铝壳综合的感觉。相对于已有方形铝壳电芯方案,这个电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散热效果好,难点在于整个电芯的结构稳定性,内阻,注液等,尤其是结构强度方面,在后面的CTP方案中,电芯需要依靠自身来实现支撑。

对于此,比亚迪主要是通过成型工艺、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外壳的支承强度,同时将外壳的长宽比控制在预定范围内。此外,通过集流路径的优化等方式降低单体电池的内阻,还可辅以注液工艺的改进,解决单体电池尺寸较长带来的注液时间较长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从专利来重点看下比亚迪的CTP方案。

(1)结构上,下图是一种CTP方案的组成爆炸图。

可以看出,单排电芯,直接铺在底板上,电芯的两端固定在端板上,由两端边框提供对电芯提供支撑,为了增加支撑力,可以在底板上增加一个支持台阶;在电池包边框与电芯大面之间有缓冲板(侧板),对电芯提供夹紧力。这个方案中没有纵横梁,也可以增加纵横梁或阻燃隔热垫之类,这样形成多个子模组,如下:

比亚迪似乎是计划用电芯自身的强度来实现自支撑,同时再依靠集成后的电芯强度来增加整个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即电芯与箱体紧紧结合为一体。这个有待最后的产品检验,对电芯壳体的强度要求很高啊。

(2)热管理

比亚迪对CTP给出了两种冷却方案,上图展示的为液冷设计。该方案是把水冷板放在整个电池包的上面,与模组顶板的直接接触,对电芯侧面窄边进行冷却;为提高导热效率,模组顶板与电芯侧面之间有导热板(可能导热胶或导热垫更合理),整个包的温度差控制在1℃以内。水冷采用U形水道设计或并行设计。

与此同时,电芯的另一侧面与模组底部之间有隔热层,以隔绝电芯与外界的热交换,起到保温作用,可采用保温棉。

这个图也可以看出比亚迪CTP热失控的基本思路,正对着防爆阀设计进气孔,将热失控发生后的气体、火焰等引导到排气通道,经排气通道排向周围环境。另外有多个模组的,模组之间会形成物理隔离;整个电池包的外面应该还会有平衡防爆阀;这个思路与Model S的设计比较一致,难点在于IP67,热失控通道的进水腐蚀问题。

(3)CTP的方案配置

从专利来看,比亚迪CTP的方案在8种以上,对应于不同尺寸电芯和不同的布置,也考虑到了双层电芯的方案;对于箱体的集成,CTP会有传统的车底盘与箱体分离的传统方案,也有二者集成为一体的集成底盘方案。

整个设计中,还缺少另外一个核心的电连接及高压配电方案。电连接应该会利用FPC技术,这块比亚迪走得也比较早,高压配电可能会利用下面红圈圈的空间,有点类似奥迪e-tron的思路,以及前端空中来的一块空间,见上面第4个图,类似于Model S。

比亚迪的这一套CTP技术信息量不少,简单梳理下要点(电芯内部除外):

(1)大电芯,大模组,电芯壳体材料/工艺是个有新技术需求的地方;

(2)CTP结构上,电芯如何固定是难点;

(3)CTP热管理上,首次提出了电池包顶部冷却的设计,导热胶、保温棉之类的是增量所在;

(4)CTP热失控上,方案的可靠性不太好(这个方案已经有失效案例),可能会需要更多的PACK防爆阀;

(5)连接工艺上,高强度结构胶可能是未来增量所在;

(6)多功能复合材料箱体的产业化。

5

来自短刀的刀

PS,笔者一直有疑问。BYD的刀片和蜂巢的刀片到底啥区别,所谓长短,到底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持久能力?!

蜂巢最新的L600电芯长度大约在574mm,BYD的刀片在1米左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长、短之分,是否太过儿戏;

后面要不要区分个胖、瘦之分呢。

君且看,蜂巢龙鳞甲电池:

文章来源:动力电池BMS

注: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END

秦plus保养初体验,分享保养项目及注意事项

提车两个多月了,趁着昨天休息日,之前销售提醒我3500公里一定要回去保养了,这不,趁着放假,赶紧过来保养了。做了HEV,它是3500公里首保,仪表盘那里是可以看得到的。空调滤芯和进气滤芯4s说没货,要订,当然了现在还没需要换,下次保养就要换了,因为下次保养要跑一万多公里,因为我是头一批订车的,所以的话是送了4次保养,当然了包含首保在内,这里也省了应该有小2000块钱吧。

收到赠送的保养券了。在等车的过程是煎熬而漫长的,但销售通知我的车回来时,提车速度就很快了。从进店到提交贷款资料,开票,出保险,出临时牌,半天搞完提车。比亚迪这4S的效率,也是没谁了。

提前预约过来保养,不用等。

当初买秦plusdm版的很简单,想着能开远一点,即使没电也能加油。加上这几年新能源的势头很猛,如果选择买新能源车我肯定是考虑比亚迪的,毕竟人家车企才刚起步,而它早就做新能源十几年了。其实开了这段时间,发现这车跟燃油车不一样,这车市区走,走60时速我觉得是最省油的。上次走了一趟高速,反而觉得这车高速油耗没什么优势,油耗反而有点上升。当初就是冲着市区买菜用,综合油耗4个油左右,路况包括市区和高速,都是在亏电状态下行驶的,全程开空调。如果很少开高速,就上下班代步的话肯定是低于这个值的。

花朵轮毂好看。

车子优点的话,外观还是比以前的比亚迪强很多的,内饰还是有设计感的,市区行驶确实油耗秒天秒地。这个扭力梁说实话调得还是不错的,纠结这个的完全没必要,在10几万这个价位,这个调教可以说比较好的了,非要去和几十万的去比,那比亚迪没嫌你穷,你就别嫌弃它扣点了。

这个价格能买到品质不错的插电混动,没购置税,车船税,享受新能源不少福利。

这个给老婆之前倒车时候,有个倒车影像都能不小心剐蹭到后面,实习女司机惹不起,心疼自己一回。趁着回来保养,顺便做了它。

随车赠送的有便携式充电头,补胎液,三角架,反光背心

分享一下我的比亚迪秦PLUS DM-i的保养项目及注意事项。

(1)首保6个月或3000KM(机油机滤),之后每12个月或5000KM,运行时间太短的建议3000KM,不然机油会乳化,机油需选用0W-20型号,且满足SN+/SP。

(2)火花塞、空滤基本是2万公里换一次

(3)防冻液、制动液都是2年4万公里,电池冷却液是4年10万公里

(4)齿轮油每4年6万公里换一次(3L),同时滤清器也需要更换

(5)汽油清洁剂需要定期使用(首保除外)

(6)每6个月或72000公里,需要对车辆进行满充满放,让电池自我校正。

一大早过来,没什么车,就比较快保养完

趁着保养期间,过来看看电视

还有小零食和茶水供应,挺布错的,如果你要等到中午,还管饭,哈哈哈。

祝大家早日提车,开上自己心爱的秦plus。最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问,尽量帮大家解决疑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秦电池冷却液多少公里换一次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