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焊装生产线怎么样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七)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七)

黄河之畔起新城

《求是》杂志记者 侯亚景

  盛夏时节,黄河岸边绿意盎然。来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济南起步区”),眼见一座现代化新城初具规模,迸发出勃勃生机。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02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

  济南起步区,横跨黄河两岸,规划面积约798平方公里。“济南起步区是承载重大国家战略使命的起步区,战略定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和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对济南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济南起步区管委会主任孙斌说。

  深化动能转换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绿色低碳是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济南起步区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的核心抓手,确立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以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主导产业,明确‘6+4+2’产业主攻方向。”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徐盟介绍,“6”即二产的智能车、新能源、新材料、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4”即三产的新金融、新电商、新会展、泛航空,“2”即一产的现代种业和休闲农业。

  获批设立以来,济南起步区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完善产业布局,吸引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创业兴业热土。目前,济南起步区已引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162个高端优质项目、总投资超3990亿元,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园区载体启用运营,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母基金成功注册落地。2022年,济南起步区承担的多项市级重点工作任务均提前完成,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项目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2023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济南前列。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济南起步区内水系湿地、公园绿地和农田林地等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据了解,在起步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要在5年内下降20%。“济南起步区在生态优先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纳入发展规划,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让每一个项目都体现绿色理念,每一栋建筑都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济南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说。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便携式伽马相机’、‘埋地式中子探测器’、国内首套‘车载成像式辐射应急监测系统’等核安全监测系列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核安保与核应急对于移动监测的需求。”位于起步区的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存峰说。

图为连通济南起步区与济南市区的济乐高速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为起步区加快崛起提供了重要交通支撑。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供图 王善龙/摄

  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济南起步区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获批建设济南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管理服务能力、科研引领带动能力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2022年,济南起步区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1.2%,高价值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14.3%。

  创新促发展,改革添动力。济南起步区深入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着力优化完善机构设置,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新经济壮大、新动能集聚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济南起步区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多个山东省之“首”诞生于此——成功推出全省首个新业态食品经营试点、首张自动制售设备食品经营许可证、首批“代位注销”等一批首创性经验。22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清单管理,13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由省政府委托管委会实施;建立“控制数+编制池”资源体系,明确管委会员额控制数,实行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出台“鹊华人才”政策20条,放眼全球招聘紧缺人才,累计吸引7300余人踊跃报名。

  大河奔涌、蓝绿铺底,平地立城、白纸作画,济南起步区正成形起势,未来更加可期。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乘着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的东风,济南起步区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深化开放合作,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把愿景图转化为实景图,一颗“璀璨明珠”正在黄河之畔升起。

让荆楚文化绽放时代芳华

《求是》杂志记者 陈有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近年来,荆州大力保护荆楚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统筹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荆楚文化绽放新的时代芳华。

  登上荆州古城,触摸残留着历史痕迹的城墙,一幕幕历史烟云浮现脑海。荆州城墙是我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为深入推进荆州古城保护利用,荆州市编制《荆州城墙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古城保护疏散工程,一批机关、事业单位相继迁到城外。当下,荆州市正一体推进活化古城、更新老城、建设新城,着力建设一座“城水相依、古今交融、处处皆景”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荆州着力让文物“开口”讲中国故事。古城内的荆州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保护、古建保护、考古发掘研究、遗址公园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历史类博物馆。2019年以来,荆州博物馆先后对珍品馆、陈列大楼进行了修缮与升级改造。

  “经过改造升级,五大新展共展出876件(套)文物,其中吴王光戟、组玉佩、卜筮祭祷简等,不少都是近年荆州考古出土、首次与观众见面的珍贵文物。”博物馆讲解员介绍。

  近年来,荆州持续加强对木器漆、简牍、纺织品等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81处、文物藏品20余万件(套),文物总量和等级居全国第一方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荆州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先后投资150亿元,建设以中国楚文化展示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区为主要载体的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积极推进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荆州历史文化的“金名片”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荆州注重加强古城、新区联动发展,加速形成以纪南文旅区楚文化旅游和荆州古城三国文化游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中国漆都”等品牌,打造“楚风汉韵”、“红色之路”、“荆江风情”、“江汉水乡”等特色旅游线路。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散落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呈现规模效应。今年上半年,荆州接待游客37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9.8%、36.8%。

  利用现代科技融合创新,让荆楚文化焕发新活力、新光彩,是荆州文旅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是湖北首个大型高科技传统文化主题乐园,乐园将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表现手法与历史文化故事精妙融合,定制了《楚乐》、《屈原》等多个故事性与感染力交融的项目,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与荆州方特乐园一隅之隔的楚文化数字产业园,已吸引来自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多家头部直播平台、数字游戏类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公司等入驻,形成了数字内容生产、文创开发、商品交易等特色产业链。荆州市还利用现代科技融合创新,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智慧化路径,推进荆州博物馆、楚王车马阵等展品多元化陈列展演。

图为荆州方特“千灯明月宴”主题活动俯瞰图,活动中的孔明灯无人机秀、汉服快闪舞蹈等演出点亮夜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荆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张梦瑶/摄

  充满文化气息的夏日荆州,夜生活格外丰富多彩、富有情调。荆州已形成多个夜间消费区,荆州古城光影秀、荆州方特无人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荆楚文化闪耀夜空。近年来,荆州对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改造,打造出“夜经济”的新地标——沙市洋码头。有着悠久历史的沙市码头,现已建设成为集文化展示、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滨江观光、运动健身、双创空间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长江商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很多市民、游客爱江、亲水,洋码头岸线不可多得。依托滨江人气,园区大力打造多元化的夜间经济消费场景,策划荧光夜跑、烛光音乐会、星光帐篷艺术节等夜间活动。”园区讲解员介绍道,每到傍晚时分,市民、游客就开始会聚于此,享受滨江娱乐。

  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荆州还将丰富“夜游”、“夜购”、“夜宴”、“夜演”等活动,做优做强沙市洋码头、荆街、松滋市松美滋美食城、洈水运动休闲小镇等夜经济集聚区,进一步扩大城市夜间消费,让景区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荆州深挖文化“富矿”,紧紧围绕“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探寻文旅融合新思路,打造“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文旅品牌,推动荆楚文化火起来,带动经济发展活起来。

比亚迪的制胜之道

湖南日报记者 黄炜信 《求是》杂志记者 旷思思

  今年8月,比亚迪集团宣布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式目标的车企。从0到100万辆,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1年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仅用9个月。这样的“高光时刻”属于比亚迪,更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率先确立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就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有力推动我国车企布局或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赛道。

  从“追赶”到“领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比亚迪的发展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赛道上创造“换道超车”奇迹的生动缩影。记者走进比亚迪集团重要生产基地——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比亚迪”),近距离观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落子,解码中国车企新赛道上的发展之道。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03年,比亚迪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长沙比亚迪等各大基地建设,正是其抓住新能源发展“风口”、主动转型、深耕布局的结果。2009年成立以来,长沙比亚迪锚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日拱一卒、爬坡过坎,逐步成为比亚迪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战略型基地。依托包括长沙比亚迪在内的各大基地,2022年比亚迪总营收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超166亿元,同比增长445.86%。其他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各显神通”,实力不容小觑。在新能源汽车的“蓝海”,中国车企换道进发,在全球市场迅速占据领先优势。

  抢抓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为比亚迪赢得了先机;持续的科技创新,为其登高攀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8个大字在长沙比亚迪的宣传墙上反复出现。“多年来,比亚迪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颠覆性创新,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比亚迪是集团重要的技术创新策源地之一,相继成立的汽车工程研究院长沙分院、商用车研究院等,不断探索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加速推动行业技术变革,助力比亚迪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比亚迪对于研发创新最舍得投入:在最近12年里,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当年的净利润;2022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同比增长90.31%。目前,比亚迪已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4万项、授权专利约2.8万项。回溯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正因为有比亚迪这样一批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并且坚持创新驱动、久久为功的企业,才积攒了新能源汽车一路“狂飙”的底气。

图为比亚迪焊装自动化柔性生产线。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供图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是长沙比亚迪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落户雨花经济开发区14年来,长沙比亚迪从单一汽车产业做起,逐步完成乘用车、电子、电池、零部件等全产业布局。在它的带动下,先惠智能装备(长沙)有限公司、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也落户于此。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发展、全面发力,共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加速飞驰。“今年1—7月,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2.8亿元,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迎来爆发期,实现产值562.88亿元,同比增长94.7%。”雨花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介绍说。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除了长沙比亚迪,湖南还汇集了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形成了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同步发展的格局。2022年,湖南新能源产业总营收超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三大领域贡献均超1000亿元。

  以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带动全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湖南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将为包括长沙比亚迪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以前瞻的眼光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用坚韧的努力矢志创新、厚积薄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是比亚迪发展壮大的制胜之道。找准发展赛道,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中国品牌闪耀在世界舞台。

来源:《求是》2023/17

大族激光:公司中标比亚迪汽车31条白车身顶盖激光钎焊及底盘车架等多个项目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激光”或“公司”)12月2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期举行了多场投资者关系活动。在活动中,大族激光透露,公司持续加强和新能源汽车客户的合作,中标比亚迪汽车31条白车身顶盖激光钎焊及底盘车架、高强钢电池托盘自动焊接线等多个项目。

大族激光公告截图

关于公司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大族激光表示,目前,公司一方面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以产品线或项目中心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对其独立进行考核管理,逐步提升管理和考核的科学性以及效率性;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公司未来发展规方面,大族激光透露,公司下游包括消费电子、PCB、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公司将持续落实公司“基础器件技术领先,行业装备深耕应用”的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对基础器件以及行业专用设备业务的研发和投入,深耕细分行业,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不断强化和确立公司在相关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推动公司业务实现持续高质量增长。

大族激光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半导体的产品情况。公司半导体业务主要产品为激光表切、全切设备,激光内部改质切割设备以及刀轮切割设备等前道晶圆切割设备;焊线设备、固晶设备、测试编带设备等后道封测设备以及晶圆自动化传输设备,用于半导体的生产加工环节。

公司为MR(Mixed Reality)提供的设备情况方面,大族激光称,公司持续配合行业重要客户进行MR相关加工设备的研发,产品目前已实现批量销售。

大族激光还介绍,今年以来,通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市场尤其是高功率激光加工设备需求有所复苏。公司进一步调整市场策略,持续加大对中低端市场的覆盖和拓展,整体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在长沙、天津、常州、张家港、济南等地设厂,实现就近生产交付和服务,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在厚板切割效率、坡口特殊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及超高功率激光切割工艺上取得突破,并在钢结构、船舶等重点行业实现突破,与行业头部客户形成紧密合作。公司持续加强和新能源汽车客户的合作,中标比亚迪汽车31条白车身顶盖激光钎焊及底盘车架、高强钢电池托盘自动焊接线等多个项目。

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布局方面,大族激光透露,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主要提供动力电池以及光伏行业专用的设备,锂电设备产品包括匀浆、搅拌、涂布、辊压、模切、分切、卷绕/叠片、电芯组装、烘烤、注液、化成分容等加工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用于锂电池电芯、模组、PACK段的生产加工环节。光伏行业专用设备包括激光硼掺杂设备、PECVD(等离子增强气相沉积设备)、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扩散炉、氧化炉、退火炉,以及组件段的无损划片机、划焊一体机等。

此外,公司还和国外多家知名新能源配套厂商及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有良好合作关系,提供了汽车白车身智能焊装线、激光焊接设备、电驱智能装配线等产品,国内客户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大众、宇通等车企。

大族激光还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可转债情况。根据公司2023年10月24日披露的《关于不向下修正大族转债转股价格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74),2023年10月24日至2024年2月6日(“大族转债”到期日),公司不会提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方案,如再次触及可转债的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亦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

读创财经综合

审读:孙世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焊装生产线怎么样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